红山文化第二类着衣女性雕像,与纯粹丰饶女神,似有一些区别。如前所述,史前世界范围内的丰饶女神均为突出性特征和生育功能的裸体形象,形体普遍很小。但在进入文明时代前后,许多女神雕像(当然也有男神雕像),已经普遍着衣。古代埃及诸神众多,大多为着衣神的形象。年幼的神则一般不着衣。女神像有着基本相似
的服饰,如着紧身衣,肩上饰带等。也有不着衣的女神,如天神穆特[15]。埃及诸神起源相当久远,但普遍着衣则是进入文明时代的事。文明起源时代的女神像,如上埃及涅伽达文化时期的阿姆拉遗址出土的一件象牙雕刻女像,是突出性器官的裸体神
像[16],显然是丰饶女神。而文明时代的着衣女神,已远远超出单纯的农业崇拜范围,变得纷繁庞杂。史前爱琴世界最富于特色的文化遗物是泥、石小雕像,尤以裸体女人像为常见[17]。但爱琴文明时代的女性雕像,著名的如一件双手持蛇女神像,虽裸双乳,却是冠冕服饰齐全[18]。西亚文明起源时代的女性雕像,例如欧贝德文化后期埃利都神庙和拉格什出土的均为裸体女像,纯为丰饶女神。但在文明初期的乌鲁克文化Ⅲ出土的一件石膏瓶浮雕上,所刻画的女神英宁(伊南娜),却已是身着长袍[19],与史前时代决然不同。从进化程度上看,红山文化第二类着衣女神雕像,与古代西亚和埃及女神像由裸体发展到着衣的演进步伐完全一致,因此就意味着已经不是纯粹的丰饶女神,而兼具或完全转化为其他女神之形。这一变化同时也暗示出红山文化社会发展阶段与西亚乌鲁克Ⅲ相接近,达到文明时代初期的水平。
第三类女神雕像的形体特点,不仅在于是身首俱全的全身大型雕像,而且很引人注目的是,它们并不突出表现女性器官,根本不去表现女性的生育功能。按照我的观察,它们甚至不是裸体形象。虽然《发掘简报》对于是否属于裸体未做任何说明,但有的文章则直言其为裸体女神。我认为,尽管发现有不同年龄形态的乳房残块,尽管肩臂残块给人以柔和细腻的肉质感,但这些证据尚不足以说明是裸体。世界文明史上许多雕像,无论是石质、泥质还是青铜制品,对于女性个体都着力表现其身段和细部的优美特质。如古代埃及的女神像、王后像,其肩臂、乳房、腰肢等细部简直如同裸体一样分明,其实却并非裸体。古希腊文明时代的女神群像,则多为半裸式。古代巴勒斯坦迦南的石雕女神像,虽有明显的乳腹,但却是戴冠着衣者[20]。这些女神雕像的共同形体特征,是柔和细腻,肉质感极强。它们与史前女神雕像的共同区别则在于不突出女性器官,丝毫也不表现生育功能。这一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当然,青铜时代也不乏裸体女像,例如印度河文明的摩亨佐达罗城址中,就曾出土一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的青铜舞女雕像[21],但它同样不表现生育能力,并且与女神崇拜没有丝毫关系。我们再看红山文化第三类女神雕像,艺术手法可以说同埃及相似,似裸体而非裸体。可见,第三类雕像与前两类有显著区别,应是红山文化女神雕像中新产生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形式,更为高级的女神。
第三类女神雕像同前两类的差异,除上述特征外,还有人物个体与真人近似、人物较多且较集中等特征。此外,还出土一尊基本完整、面涂红彩的女神头像,与真人同大。这尊头像的双眼均嵌淡青色圆饼状玉片为睛[22],颇类于法老时代埃及雕像人物的眼睛镶嵌技术[23]。此类雕像身首俱全,而前两类均无头部,此点亦可注意。最重要的是,从出土情况看,第三类女神雕像中最大的个体残件出于女神庙主室的中心部位,其他的五个个体残件则分别出于主室的其他部位。这一分布情况说明群神已经形成一定的等级层次,有着主神与群神之分,其间已是主从关系。诚如《发掘简报》所说:“根据群像之间大小和体态的差别判断,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神统’,这是人世间等级差别的反映。”[24]这一新产生的女神崇拜,已经以一崭新的结构出现。主神统率群神而层次分明,正与世界文明初期各地宗教结构中拟人神的主从关系一样,都是人间社会的政治现实在宗教形态上的突出表现和曲折反映,意味着当时的社会已产生君臣关系,形成了较之酋长制更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结构。红山文化宗教崇拜形态的这一变化,不过是社会形态变化的证明,说明其中的主神已具有所谓国家崇拜的性质,成为权力集中和统一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