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北方文化与草原文明
夏至战国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
形成过程论纲上



林 沄

  西岔文化的青铜器是墓葬中出土的,加上采集品,已发表了管銎斧、刀子、銎内戈、空首斧、锥、耳环弹簧式和一端砸扁式两种、扣等七种,而且还在一个灰坑中发现了一批陶范,可辨的器形有管銎斧、短剑、空首斧等。这对弄清这一地区北方系青铜器的文化归属有重要意义。李家崖文化过去发表的发掘简报中没有北方系青铜

器的报道 84,吕智荣在一篇论文中提到过在李家崖古城遗址中发掘的一批墓,绝大多数无随葬品,有三座墓各出一件兵器 85,但语焉不详,至今也未发表器形。现在从西岔文化的情况来看,过去清涧和绥德一带收集到的商代北方青铜器86,比较肯定应属李家崖文化。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清涧的张家孤和解家沟发现的直线纹青铜
87和中原商周铜簋形式不同,而是和李家崖文化中的高圈足敞口陶簋88相似。从西岔的情况来看,李家崖文化的居民也有自行铸造青铜器的能力。李家崖文化在陕西分布的南界还不清楚,在甘泉史家湾的发掘表明,这里的“西周遗物”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早到商代已经不属于李家
崖文化了89

    山西过去发现过很多和绥德、清涧很相似的混有殷墟式青铜器的北方系青铜器,李伯谦据以提出了“绥德——石楼类型青铜文化”的概念。并将这些青铜器分为五期,年代自盘庚至帝
90。山西吉县上东村的青铜器是明确出于墓葬中的91。吕梁县桃花庄的青铜器据报道也出自墓葬,“墓只留下竖穴腰坑残迹,还见到两尸骨”92。石楼县义牒发现的青铜器也伴有人骨,应出于墓中93。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在太谷县白燕发掘时曾发掘过一座已盗的墓,残存一件一端为云形片状的金耳饰94。但是只在义牒的发现伴有一件树皮般浅乱绳纹的陶罐,不足以判定在山西境内的“绥德——石楼类型青铜文化”是否也属李家崖文化。虽然,石楼后兰家
95、永和下辛角村96、吕梁片罗村97都发现和清涧寺98相同的金质云形耳饰;石楼桃花庄出土的直线纹簋99与清涧张家孤和解家沟形式相同;柳林县高红山H1出土的陶器和李家崖、薛家渠相似100;这些都可以作为山西境内的“绥德——石楼类型青铜文化”也属于李家崖文化的间接证据。但金质云形耳环在陕西淳化的黑豆嘴也出过,那里的陶鬲就显非李家崖文化
101。所以,毕竟需要做更多的田野考古工作才能弄清历史的真相。

  从文献史料看,春秋时代的中国北方戎狄非常活跃。《左传》中“戎狄”是一个泛称,而在陕、晋、冀地区主要是指群狄。狄又有白狄、赤狄、长狄之分,赤狄又有廧咎如、潞氏、甲氏……之分,不相统属且彼此攻击,但对华夏诸国有很强的侵略性。伐邢、入卫、灭温、伐郑、败周师、侵齐、侵鲁等记载不绝于史。晋国处于群狄围绕的形势,所谓“狄之广漠,於晋为都”《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故对狄战争尤为频繁。到前594~593年灭了今晋东南地区的赤狄黎氏、甲氏等国,前541年在今晋北“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才取得了对狄的决定性胜利。对狄战争的重心转向河北北部的鲜虞白狄之一支。白狄本来分布在南流黄河以西,所以晋国对秦国国君说:“白狄及君同州”。《左传·成公十三年》而曾流亡于狄地十二年的晋文公重耳自述曾“从狄君以田渭滨”《左传·僖公十四年》。其远抵冀北是春秋晚期之事。

  史称“狄,隗姓也”《国语·周语中》富辰语,重耳娶廧咎如之女称“季隗”亦可为证。以周之姜姓源于商代的羌人、羌方为例,则周之隗姓源于商代之鬼方。从《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和武丁后期卜辞结合分析,鬼方被征伐后已加入商王为首的军事联盟,鬼侯成为纣的三公之一102。周人在商代对鬼方采取过军事行动,故《古本竹书纪年》称:“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隗姓的狄人一部分在周初的大征服中降伏于周,故封晋国始祖唐叔时曾分予“怀即‘隗’的假借字姓九宗”《左传·宣公四年》,也就是很多隗姓的宗族。而西周时北方的狄人仍是周王及其诸侯的重要军事对手。河北元氏县出土的西周初的臣谏簋铭文:“唯戎大出[于]氐,邢侯搏戎。”以春秋初年狄伐邢而导致邢国迁徙来推测,周初封邢是抵御狄人的重要据点,邢侯所搏之戎就是隗姓的狄人103。著名的小盂鼎铭文记载了周初一次伐“鬼方”的战果:“获或四千八百□十二或,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俘马□□匹,俘车卅辆,俘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卅十八羊。”可以看出鬼方的马、牛、羊并不比华夏各国多,显然不是专化的游牧部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