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山文化与庙子沟文化中的庙子沟类型应有渊源关系,但其间仍有缺环;其与由庙子沟文化阿善二期类型发展而来的阿善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老虎山文化以单把釜形斝、斝式鬲、斜腹盆形甑和双耳红陶罐等为主要特征,故与完全不见三足器的阿善文化,以及南流黄河两岸以胖袋足鋬手鬲为特征的龙山阶段遗存,应分属不
同的考古学文化。因此,我们赞同将岱海周围以老虎山、园子沟为代表的一类遗存,命名为老虎山文化。
(六)永兴店文化遗存
1973年发掘准格尔旗大口遗址后,依其第5、6层所含遗存,名之为大口一期文化[85];而在此前调查发现的同类遗存,或归入“龙山文化”[86],或称“龙山晚期类型”[87]、“房塔沟类型”[88]。80年代以来,或仍沿用大口一期文化的名称[89],或将大口一期的同类遗存包括在老虎山文化之中[90],也有将此类遗存与忻州游邀、太谷白燕、汾阳杏花村、蔚县筛子绫罗和三关均归入同一类考古学文化之中者[91]。近年来,正式发掘了准格尔旗永兴店[92]、白草
塔[93]、寨子上[94]等遗址,其中以永兴店遗址内涵单纯,遗存丰富,在同类遗存中最具代表性。
含有永兴店一类遗存的遗址还有大口[95]、白泥窑子[96]、大庙圪旦[97]、铁孟沟[98]、朱开沟[99]、寨子塔[100]、二里半[101]、房塔沟、自家塔[102]、田家石畔、
大沙湾[103]、后城嘴[104]、串刀、西麻青、寨子上[105]、马路塔[106]等。这些遗址的分布范围,东自南流黄河西岸的清水河县和准格尔旗,西至鄂尔多斯腹地的伊金霍洛旗。
永兴店一类遗存的层位,在白泥窑子L点和K点,均叠压在早期阿善文化地层之上;在大口遗址,被相当夏代的大口二期文化层叠压;在寨子塔和二里半遗址,均叠压在阿善文化层之上,又被夏商文化层所叠压。因此,该类遗存应晚于阿善文化,而早于夏阶段遗存。二里半遗址该类遗存早期偏晚的一个碳14数据为距今4300年(经树轮校正)[107]。据此推测,这类遗存的年代应在公元前2500~前2200年之间,约当龙山早、中期阶段。
永兴店一类遗存的房子,在永兴店和白草塔、二里半等遗址,为半地穴式,前后连间,有白灰面或胶泥硬面,有的房子亦可能为窑洞式。圆形地面铺石板灶。在白泥窑子遗址,则平面呈方形或梯形,房内贴着四壁,设有柱洞,近门处有方形灶坑。均在前墙正中设凸出的门道。在朱开沟等遗址发现的房子,墙体是用石片建造的,石墙的建筑方法是,用石片竖斜着砌一层,再于其上平压几层,如此相互叠砌。方形或圆形的竖穴或袋形窖建在房子附近。在二里半遗址还发现了成组的窑床呈“非”字形的陶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