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红山文化
解放后,新中国最早着眼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研究,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促使人们注意的是尹达先生。在1955年出版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他以“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题发表了篇幅很短的论考
,简洁地分析了“赤峰第一期文化”的陶器和石器[7],指出:这一文化引人注目之点是,有可以看出是受仰韶文化影响的彩陶和与此同时期的中国长城以北新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所特有的表面饰有篦印纹(后来的“之”字纹)和刻画纹(条痕纹)的陶器,石器上兼有细石器文化特征的打制细石器和具有长城以南仰韶文化特征的磨制石器,强调红山后的文化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也就是含有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两种因素的文化;为此,改正了《红山后》这部著作中因既承认细石器因素,又重视仰韶文化向东北地区波及的观点而假定的“赤峰第一期文化”的名称,重新命名为“红山文化”。
这个论考被收进《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是以此书的论考补充说明为题而执笔的。正如尹达先生自己在后记中所记那样,是由于校阅此书原稿的梁思永先生的提示他才动笔的,把本来应纳入论考中的内容另立一篇,作为论考的补说。如前所述,1930年梁思永先生在赴林西调查的途中,曾在赤峰附近进行过地面采集。过去他对细石器文化就深为关注,这次调查的经验,使他对这一地区的文化更加重视,更使他转向从细石器文化的观点对这一地区文化进行研究。本文也根据梁思永、尹达的认识,自此以后停止使用“赤峰第一期文化”的称谓,采用“红山文化”的名称。
(二)红山文化调查发掘的进展
《红山后》这部著作中所列举的同类遗迹,在赤峰林西附近、大庙附近也有发现[8]。解放后,在新中国的主持下,1956年再次对赤峰红山进行了调查[9];1960年在赤峰附近调查发掘了药王庙、夏家店遗址[10],1963年调查发掘了赤峰西水泉、蜘蛛山遗址[11]。夏家店遗址的调查发掘,确认了夏家店下层与上层的地层层位关系,从《红山后》这部书所假定的“赤峰第二期文化”中,明确地区分出两种文化类型,蜘蛛山遗址的调查发掘明确了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战国——汉代文化的地层层位关系。西水泉遗址的调查发掘也明确了红山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地层层位关系。
进而,1960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的石羊石虎山的调查发掘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小河沿文化”的线索[12]。1962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富河沟门的调查发掘,假定了“富河文化”[13]。同年,在内蒙古林东南杨家营子的调查发掘,确认了富河文化比红山文化要早的地层层位关
系[14]。1973~1974年在敖汉旗小河沿各地进行了发掘调查[15],其中在三道湾子、四棱山和南台地分别发现并调查发掘了红山文化的窖穴、窑址[16]和小河沿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地层层位关系。这样,到1970年末,这一地区的红山文化的各种情况和红山文化以后的各种文化以及这些文化之间的相互地层层位关系基本明确了,弄清了这一地区从红山文化到秦汉时代的文化发展的梗概。
红山文化的情况
在上章介绍了从“赤峰第一期文化”开始到“红山文化”的认识变化和解放后在这一地区开展的考古调查发掘使“红山文化”的内容比《红山后》所报告的更加明确的一般情况。在叙述最新成果之前,我想先谈一下1970年以前已明确的红山文化情况,以便于弄清楚红山文化的内容[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