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节日与习俗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每一个民族的原始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节日,但是,由于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信仰不同,所以,这些节日的内容和象征意义也各异。比如,苗族的原始宗教节日有“四月八”、“六月六”、“苗年节”等几十个,并且每个节日都有一套说道、象征意义、活动内容和仪式。例如,“六月六
”就是苗族图腾犬崇拜祭祀节日,相传盘瓠配辛女,生六男六女,繁衍了苗族后代,为祭祀这六男六女,定“六月六”为祭祀节日。
壮族的宗教节日也很多,有“汲新水”、“砍新柴”、“祭祖节”、“鬼节”等几十个节日。其他民族也一样,都有许许多多自己的宗教节日,在此不再一一列述。
上述种种具有繁杂的仪式和丰富内容的祭祀活动和宗教节日,经过长期演化积淀为宗教生活习俗,有些又由宗教生活习俗演化为世俗生活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壮族“拉线求嗣”、“铺路求子”、“架桥求子”、“花灯求子”等宗教性生育习俗,就是专门祈求生育子女的;
“锁脚长生”、
“贱名长命”、“寄外姓”、“架桥补命”、“种命树”等是宗教性养育习俗,壮族人笃信小孩乳名越低贱越好,能消灾避难,健康成长,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了“贱名长命”习俗。其他许多民族也有类似的习俗,所以,与其说这些是宗教习俗,还不如说这些是具有宗教影响的民间生育习俗和养育习俗。仡佬族有哭嫁习俗,姑娘出嫁,要哭三四天,直至辞别祖先上轿,才止哭,并有一套哭嫁歌。壮族有一种寿诞习俗,叫“祝寿反哺”。祝寿按年岁分几个阶段:49岁立“福”字、61岁立“寿”字、73岁立“康”字、
85岁立“宁”字。自61岁始,每次祝寿的场面都很隆重,有些地方寿日迎客进门时跳“金鸡舞”,因为金鸡晨昏引吭高歌,体现了人丁兴旺,所以,视金鸡为长寿吉祥物;有些地方为老人床头放一缸米,吃了有延寿之意,故称“寿米缸”;壮族笃信积德行善能长寿,所以在村中、路口等处,立寿亭,亭内设凳,亭外种花、栽树、挖井,供行人享用;有些地方还为老人做棺材,放在老人住处,称为“寿棺”等等。
在原始宗教的诸多习俗中,葬俗是最具特色且宗教色彩最浓的习俗。侗族原始宗教认为,阴间有许多关卡,人死后魂归阴间必经这些关卡,为使灵魂顺利到达阴间,需向各关卡送买路钱,叫烧“落气钱”。人死后,要放“报丧炮”向全寨人报丧。寨人听到炮声后都来帮助料理丧事;停丧时间长短择吉而定,期间请祭司为死者超度亡灵和开路;入棺前棺内要铺新白布,给死者穿三至五条裤子,五至七件衣服,穿新鞋;入棺后盖三至五层阴被,然后封棺送葬、入葬等。送葬路上要放炮,每一仪式都十分复杂而隆重。布依族老人死后由祭司主持作“殡王”仪式(超度亡魂)。整个过程包括“请师”、“祭棺”、“开丧”、“转场”、“送仙”、“嘱咐”等主要仪式,其中“转场”仪式最为隆重。畲族老人死后,主要用舞蹈形式来祭奠亡灵。其中有祭礼舞、舞祭舞、舞祭灵台、舞祭道具等[18]。在神秘的形式下反映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在各民族的丧葬习俗中,原始宗教意识最浓,仪式内容保留得最完整的当属四川凉山彝族的原始宗教丧葬习俗与文化。彝族丧礼包括丧祭、安灵祭和送灵三大仪式活动过程,以火化为特征的彝人深信生命与灵魂是不可分离的,尸体火化后灵魂就无所依托了,所以,要举行安灵仪式,把亡魂招附于祖灵牌,供在家中。这样,亡灵既可随时得到后代的奉祭,又能时时保佑后代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送灵仪式就是要把家中奉祭的亡灵送归祖宗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