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形玉 已知发现有十余件。朝阳地区博物馆收集,出土地点在建平县附近。白玉质,高15厘米。首大耳,圆睛,眼周有皱纹,吻部前突,亦有多道皱
纹,口微张,獠牙外露,背蜷曲如环,扁圆厚重,光洁无饰。环孔和背上小孔皆对穿而成。敖汉旗文化馆收集,该旗大洼公社出土。淡绿色玉,高7.1厘米,惟体小约及一半,双鼻孔较显。传世品,为《古玉图录初集》著录,形亦近前,但头部缩小,体变细,蜷曲近“C”字形。此外,内蒙古巴林右旗和河北省围场县也都有兽形玉出土。
其他佩饰类:
勾云形玉佩
已知发现有十一件。作长方形或方圆形板状,多两面雕饰,也有只在正面雕饰的。往往在中心镂孔作勾云状盘卷,四角多作卷勾状,佩面磨出与纹饰对成的浅凹槽,皆有穿孔。长方形,三官甸子出土,凌源县文化馆收集。淡绿色玉,横长22.4厘米。正面雕纹为主,背面四角各横穿一洞孔。另三官甸子墓葬出土的一件与此全同。巴林右旗出土。淡绿色玉,横长15.2厘米,高10.7厘米。方圆形,四角卷勾较显,一端有对穿的双孔。
马蹄形玉箍 已知发现有七件。大小略同。标本以牛河梁出土的为代表。墨绿色玉,高16.4厘米。筒状,平口一端两侧有对称缺口(有的标本为双孔),斜口一端边缘薄而锐似刃。敖汉旗、巴林左旗也有出土。
另有方圆形边似刃的玉璧(胡头沟、三官甸子出土),双联玉璧(牛河梁出土),三联玉璧(胡头沟出土),扁棱体石、玉环(胡头沟、牛河梁出土),束腰作推骨状玉珠坠(胡头沟出土)和棒形玉(三官甸子、胡头沟出土)等。
上述玉器,有的曾被作为传世品著录或被博物馆收藏[11],但年代被断在商周或更晚。近年夏家店下层文化出有类似玉件,方在断代上提出疑问。然而明确断为红山文化时期遗物,则是经过了数年反复认识过程的。
我们首先从形态学和工艺学,考察这批玉器的共同点及其同商周玉器的不同点。
一是造型。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兽形玉,以及二联璧、三联璧等,为这批玉器主要造型,均不见于商周玉。龙、虎、龟、鸟、鱼等,虽与商周玉为共同题材,然具体形象、技法和风格则有差异。对各种动物形象特殊的艺术概括,讲求神似和准确的对称感,是这批玉器造型最为突出的特点。
二是工艺表现手法。这批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龟、鸟所雕线纹都是用以象征形体各部位的,无商周玉那种额外装饰纹样。穿孔法多用两端对穿长孔,或只在背面横穿成洞孔,这都是新石器时代通行的穿孔法,商周玉的管钻法几乎不见。兽形玉呈环形,有的仅切开一缺口,几与新石器时代石环全同。多数玉饰的边缘磨成似刃的锐角。在玉面上细加研磨表现出的浅凹槽纹路,或隐或现,富于变化,尤其具有特殊的装饰美。这种玉器工艺的独特表现手法,也罕见于商周玉。
其次,从这批玉器出土地点的分布范围考察。出土地点除较集中于老哈河,大凌河流域外,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林西县、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等地也甚多见,西到河北省滦河流域的围场县。分布范围与红山文化大体吻合,远远超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范围,后者在西拉木伦河以北和滦河流域已极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