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在辽宁西部的朝阳、阜新地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市及其邻区,即主要在辽河流域范围内,陆续发现和辨认出一批(多达上百件)属于红山文化的玉器。这批玉器大件多,工艺独特,造型不限于各地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珠、环、璧、璜一类佩饰,而以成组鸟兽形玉为一大特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批玉器中,出现了龙和
与龙有关的形象。
本文以综合分析这批玉器资料为基础,对红山文化给予重新认识,讨论龙在我国的起源和以龙的出现为一重要标志的文明时代来临的问题。
一
辽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以近几年进展较大。主要成果之一是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化编年,基本划分出同黄河流域文化大体相应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沈阳新乐遗址下层和大连广鹿岛小朱山遗址下层的文化遗存为代表,以压印“之”字形篦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有石磨盘、石磨棒等共存,不见彩陶,约距今7000年左右。主要内涵同黄河流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类型有较多一致性,大体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以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遗存为代表,以彩陶为其主要特征。前者同仰韶文化多所接近;后者既与红山文化有承袭关系,又因有泥质红陶器、彩陶器和磨光泥质黑陶器共存,出现镂孔圈足器,而类似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早期所经历的变化。
第三阶段,以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早期遗存为代表,以绳纹灰陶甗、磨光泥质黑陶鬲为主要陶器,在个别遗址中发现小件青铜器具,约距今4000年左右。文化特征及演变接近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前期,社会发展阶段也大体相应,处于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到阶级社会产生阶段。
在上述辽河流域三大阶段考古文化遗存中,红山文化所处的时期,在距今6000~5000年
前[1]。据研究,距今5000年前后,正是我国上古史中一个社会激烈变动和文化频相交汇的转折时
期[2]。红山文化在这一历史变动中所处的地位,便自然成为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红山文化,自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发现以来,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一种主要考古学文化,已经为世人所公认。然究其内涵,长期以来不出《赤峰红山后》一书所发表的资料,即主要为陶器、石器两大类;而对这一文化的居住址,尤其是墓葬,则几无所知。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不仅造成了对红山文化综合研究的很大局限,还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全局性研究的开展。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这一状况终于有了可喜的转机。在北起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南到大凌河流域的若干地点,先后发现了红山文化的建筑址和墓葬;新发现的器物除龙形玉等玉器群较为重要外,还有成批陶塑女像以及特异型式的彩陶器等。红山文化已呈现出内涵丰富多彩的新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