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1987年发掘资料。
[12] 孙守道、郭大顺:《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文物》1984年第6期。
[13]
刘观民、徐光冀:《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与认识》,《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14] 同[6]。
[15]
论述过红山文化分期问题的文章有:郭大顺、马莎:《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高美璇、李恭笃:《辽宁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考古》1986年第6期;张锡瑛:《兴隆洼与红山》,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1986年油印本。
[16] 同[9]。
[17] 李湘生:《试析仰韶文化彩陶的泥料、制作工艺、轮绘技术和艺术》,《中原文物》1984年第1期。
[18]
孙守道、郭大顺:《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头像的发现与研究》,《文物》1986年第8期。
[19]
有的同志提出敖汉旗四棱山遗址代表红山文化早期遗存,参见[15]之3,这是值得讨论的。四棱山遗址有许多陶器属于西水泉类型,如泥质带领小口罐、折口钵、叠唇钵、广肩瓮、夹砂陶桥状耳器盖等。至于四棱山夹砂陶质地粗松,火候低,彩陶少,器表饰绳纹,以及三角形前端的石耜的年代和性质的确应当注意,不过由于上述西水泉类型陶器的存在,不宜将这个遗址作为红山文化早期的代表。
[20] 苏秉琦先生已指出,“可以把西水泉材料(单位和器物)的大部分编年序列理出来”(见《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工作的新进展》,《内蒙古文物考古》1986年第4期);东山嘴、牛河梁遗址年代“约当红山文化后期,延续使用到它的末期”(见《座谈东山嘴遗址》,《文物》1984年第11期)。又,有的同志将城子山红山文化遗存称“城子山类型”(即东山嘴类型),并划分为一、二两期,见[15]之2。
[21] 同[3];[15]之2。
[22] 同[4]。
[23] 《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考古》1987年第6期。
[24] 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3期。
[25] 孟庆忠:《康平县的三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遗存》,《辽宁文物》1980年第1期。
[26] 1985年先后承敖汉旗文物管理所邵国田、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郑瑞峰同志面告,特致谢意。
[27] 李宇峰:《辽宁建平县红山文化考古调查》,《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2期。
[28] 裴文中:《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50年增订再版。
[29] 吕遵锷:《内蒙林西考古调查》,《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
[30] 同[15]之1 。
[31] 杨虎:《试论兴隆洼文化及相关问题》,《中国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1986年。
[32] 张锡瑛同志前已提出“兴隆洼文化可能是红山文化的源头”的意见,见[15]之3。参见[31]。
[33] 《内蒙古昭乌达盟石羊石虎山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63年第10期。
[34] 同[6]。
[35] 同[15]之1。
来源:《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一辑》 (经内蒙古社科院授权)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