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西辽河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在中华文明产生和形成过程中,究竟是我们的哪些列祖列宗活动过的地方呢,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目前人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国地理书是《禹贡》,在这部书中把天下分为九州,这就是所谓的禹贡九州。西辽河地区属于九州中的冀州。司马迁在写《史记》时,
把大禹以前的中华祖先追溯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就是所谓的“五帝”,由于五帝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古冀州,因此,冀州便被列为禹贡九州之首,认为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化、最早发祥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红山诸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崇玉习俗,经久炽烈的龙凤崇拜以及规模庞大、气势夺人的红山文化神庙、祭坛、大冢等礼仪性建筑群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的五帝,他们的活动,在中国南北各地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存中,只能与红山诸文化对号。
据学者们说,燕山在商以前叫炎山,与传说中的古帝王炎帝有关。炎帝又叫蚩尤,也称祝融,号神农氏,在中国远古神谱中,他是太阳神、火神、战神,还同时是农神。炎帝族是较早地开发燕山北麓西辽河地区的原始族团。前红山文化或者是红山文化前期的文化遗存,可能就是炎帝族活动的遗迹。
后来,炎帝族在燕山南麓一带与从黄河中上游一带游动而来的黄帝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发生了涿鹿之战和坂泉之战。上古神话传说,蚩尤(也就是炎帝)制造武器,组织军队进攻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应战,双方激战于冀州之野。应龙使用水攻的战术,蚩尤则反命风伯、雨师以大风雨助战,黄帝只好请旱神女魃助战,使旱胜涝,于是攻杀了蚩尤。
黄帝战胜了炎帝以后,黄帝轩辕氏于是占有了燕山以北地区。黄帝轩辕氏崇拜的图腾是龟,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各种玉龟,应该是黄帝族崇拜的神物,而红山文化庙、坛、冢等大型而高级的礼仪性建筑的出现,也应该是炎黄两族融合,多种文化汇聚的结果。
继炎帝和黄帝之后的古帝王是颛顼和帝喾,史书上说,颛顼时代,社会已经进入高度发展阶段,当时已经有了历法,有了专门执掌各类事务的公职人员,如掌管祭天的官叫南正、掌管祭地的人叫北正,祭礼天地是当时社会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形的,因此,祭祀时首先做出象征天地的模型,即做一个圆环形的坛来象征天,做一个方形的坛来象征地,具体安置的位置是天坛在南、地坛在北,故掌管祭天的人称为南正,掌管祭地的人称为北正。颛顼时,掌管祭天的南正叫重,而管祭地的北正的名字叫黎。近年来,在辽宁喀左东山嘴发现的大型祭坛遗址,其布局就是圆形的天坛在南侧,而方形的地坛则在北侧,与古书上关于颛顼的记载正相吻合,因此,有的学者认为,5000年前的古帝王颛顼故地,就是今天的辽河地区[14]。
古书上说,颛顼与帝喾同属一个系统。相传帝喾系古族崇尚燕子,与红山文化晚期阶段并行发展的小河沿文化,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崇尚燕子,在小河沿文化墓葬中曾出土过一件造型为雏燕的陶壶,表现的是小燕子鸣叫争食的形象,惟肖惟妙。因此,学界认为小河沿文化与帝喾族系的活动有关。
史书上还说,建立商朝的商朝始祖是契,而契的前辈即是帝喾。近年来,学者们根据古史记载和考古新发现,认为商族的始兴之地就是西辽河地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