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赤峰市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的发掘。在属于前红山文化的白音长汗类型遗存中,也发现了一批制作精细的玉器。时间为距今800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批玉器中有一件似蚕又类兽的器物,有关专家初步认为,这就是红山文化玉龙的原初形态。
再次是对敖汉兴隆洼文化遗址的全面揭露。考古家在这个目前
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史前遗址中,也发现了一组小型玉饰。上述这三组玉器,都属于距今8000年以前的前红山文化器物,因此,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一概都称之为红山古玉。
就目前公布的材料统计,属于红山文化遗址和墓葬出土发现的古玉资料,较完整的有如下五批:
1.阜新胡头沟墓葬群,发现玉龟2件、玉?2件、玉鸟1件、玉璧1件、玉环1件、鱼形玉坠2件、连环玉璧1件[4]。
2.凌源三官甸子墓葬群,发现有马蹄形玉箍1件、玉钺2件、玉环3件、勾云纹玉饰1件、玉蝉1件、竹节形玉饰1件、双猪首玉饰1件[5]。
3.建平牛河梁积石冢群,从1981年到1985年,先后在这里共发现玉环11件、双连环玉璧1件、马蹄形玉箍3件、玉猪龙2件、玉璧3件、方形玉饰1件、棒形玉器1件、勾云纹玉饰1件[6]。
4.喀左东山嘴遗址,曾出土双龙首玉璜1件、绿松石鸟形饰件1件[7]。
5.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共发现玉器100余件。其中,玉蚕4件、玉猪龙、玉凤、勾云纹玉佩各1件、玉?
2件、鱼形饰件、三环玉璧、钩形器各1件、坠饰63件、玉斧2件、纺瓜2件、玉管
2件[8]。
此外,在辽宁省西部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所属各旗县,也都有玉龙、玉虎、玉鸟、马蹄形玉箍、勾云纹玉饰、玉斧、玉棒等各种形制的玉器发现,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这些零散出土的玉器同以上所列成批发现的玉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红山文化古玉群。
目前,对于红山文化古玉的研究和认识虽然仍属初步,但现有资料已经完全可以表明,当时的制玉,在造型构思、表现手法以及碾琢技艺等诸多方面,都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大体上说,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题材,可以分为动物形和佩饰形两类。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动物玉器,具体造型有龙、虎、龟、鱼、鸟、猪等,佩饰形玉器中,以勾云纹玉饰、马蹄玉箍最为惹人注目,此外,便是环、璧等小型佩饰。追求形似、讲究和谐是红山文化艺术家们一个突出的美学标准。
大量的红山古玉,就其精巧脱俗、和谐传神来说,无疑属于上乘艺术品。然而,它们的产生和制作并不是作为艺术品,而是以某种神圣之物出现的,具体用途是神器或礼器。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出土发现的双龙首玉璜和玉鸟,应该就是当时祭祀天神地祇的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上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具体说就是:“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不仅用玉器祭祀天地,取悦诸神,人死之后进入冥界的许多事宜也要靠玉来打点周旋。用玉器敛尸入葬,是红山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做法,可以直接溯源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了阶级社会,玉器逐渐地被统治者作为标明身份等级的标志和行使军政权力的信物。《周礼》上说:“以玉作六端,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尊卑上下,各有名分。佩玉依等级,视玉而知礼。在讲究礼法、等级森严的社会,这是一件关系到维护统治秩序的国家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