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史前史研究
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苏秉琦

中国史前史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讲中国历史,是讲960万平方公里幅员内、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的历史。中国史前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相对,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具体来说,中国史前史是指商代以前的历史;同时

,不限于中原、不限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史前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但史前史不等于原始社会史。原始社会史(含文化史)也要利用考古学、民族学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是讲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侧重于阐述原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学科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法则,构成历史的核心内容。但除此之外,各国历史有各国的特点,各民族历史有各民族的特点。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中既有体质特征的差别,也有非体质性质的差别,诸如生活习惯、民族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但政体、文化、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一国一个样,古今都如此。有些文化传统可能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或被新形式的传统所取代;惟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往往可世代相传,其根源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代中国是历史上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大量具体事实,揭示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深厚的文化传承背景,应属于史前史的内容。

  史前史的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但史前史不等于史前考古学。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具体的遗迹、遗物,这些古代物质遗存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素材不等于历史,依考古文化序列编排出的年表也不等于历史。史前史不是田野发掘报告的堆砌,也不是田野考古资料的总合。从史前考古学到中国史前史要有个升华过程,即概括和抽象的过程,科学思维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的田野工作、简报、报告是“硬件”,有了这些硬件,还必须编制科学程序即“软件”。硬件代替不了软件。又好像一个人,有了骨头和皮肉,具备了人的形体,还不够,重要的是还要有灵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也是这样。艺术是通过形象反映客观,科学是通过逻辑反映客观,没有逻辑就杂乱无章,不成系统。这就是说,从研究史前考古学到研究史前史,考古学家在思想观念上、工作上要有个转变。

  不要以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只要加以客观报道,自然而然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就能从中阐发历史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但规律又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认识规律不那么容易。不然,为什么自然界的进化经历了亿万年,直到达尔文才提出进化论?对历史的认识也是这样。世界各国出现过许多史学名家,留下不少史学著作,但直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概括,使社会历史规律同宇宙运转的自然法则统一起来,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史学史本身充分说明:只有依靠正确的观点、方法,才能驾驭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史料,对中国史前史做出科学的总结。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