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繁荣期
公元前316年,秦遣司马错发兵攻灭巴、蜀,置巴郡、蜀郡,移秦民万家实之,以其为基地经营西南地区。秦统一六国后,在西南地区通道、设郡、置吏。《史记·西
南夷列传》说:“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五尺道是从今四川宜宾(僰道)经昭通达曲靖的一条重要交通线,长千余里,司马贞《史记索引》说:“谓栈道广五尺”,故名“五尺道”。由于工程艰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一支由内地征调来的民工长期在此施工,成为移入朱提地区的汉族人口。西汉王朝继续经营西南夷,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军进入川南和“西僰”部族区,以其地置犍为郡。犍为郡领12县,其中朱提(昭通市)、堂狼(今巧家、东川、会泽)、南广(今镇雄)、汉阳(今贵州省威宁、水城)、(宣威)五县在今滇东北和黔西北地区,称犍为南部。与此同时,汉王朝又发巴、蜀、广汉卒数万人修筑自僰道至牂牁江(南盘江)的“南夷道”。《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唐蒙略通夜郎、西僰时,“(蜀)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转漕”就是运输民工。后因巴、蜀租赋不足,《史记·平准书》说:“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受钱于都内”。加上征发从军的“三辅罪人”、“京师亡命”及往返于滇、蜀间的商贾,大批汉族移居朱提地区,形成相对集中的汉族移民区,并与当地的居民——僰人共同开发生产,汉文化在五尺道交通沿线根植下来,朱提地区成为汉王朝势力和汉文化进入云南的前哨阵地。
就在这一时期,随着“滇”国的灭亡,以滇池为中心的滇文化发生断裂,云南文化的中心开始东移。到了东汉,中央王朝与汉民族的势力进一步深入,犍为南部从犍为郡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设置了犍为属国都尉统治,有汉户7938,口37187[8]。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甚至出现了某些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朱提地区取代滇池成为云南文化发展的中心。
1.水稻种植与开凿龙池
朱提地区是汉代移民屯田的重要地区,他们将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了“五尺道”交通沿线。《华阳国志·南中志》朱提郡说:“先有梓潼文齐,初为属国。穿龙池,溉稻田,为民兴利。”同书卷十《文齐传》载文齐孝平帝末(公元1~5年)为犍为属国(按:此时尚未设犍为属国,当是犍为南部之误),则在东汉初年。文齐在东汉初年率领汉族移民穿渠引水溉田,推广了内地的水稻种植和灌溉技术。龙池,左思《蜀都赋》谓:“龙池瀑濆其限”,刘逵注曰:“龙池,在朱提南十里(《续汉书·郡国志》注引作‘数十里’),地周四十七里。”后人推测为近代昭通、鲁甸之间的八仙海,今已成平陆。又有千顷池,魏完《南中八郡志》说:“(朱提)县有大渊池水,名千顷池。西南二里,有堂狼山。”佚名《永昌郡传》也载:“朱提郡……川中纵广五六十里,有大泉池水,僰名千顷池;又有龙池,以灌溉种稻。”则千顷池别为一池,与龙池有别,其地据方国瑜先生考证,认为昭通府“南有小长海,水名千顷池”[9]。是时,朱提地区有两池溉田,其中龙池得到了开凿整修,表明当时的昭鲁坝子上水稻种植非常普遍,与此相应必然形成和内地不相上下的灌溉技术及稻作文化因素。另外,昭通、鲁甸“梁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青铜和铁器生产工具,其铁器基本和内地铁农具相同。墓葬封土中还发现过上铸“蜀郡”、“千万”或“蜀郡”、“成都”字样的铁口锄,是东汉以前由四川传入的[10]。且出土的明器中有水田、池塘等[11],反映了汉代朱提地区农业生产的高超技术及其与内地的联系。
2.灿烂的青铜文化
《续汉书·郡国志》说:“朱提,山出银铜。”由于朱提地区的铜矿开采较早,到东汉时期,本区已经成为全国青铜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产品以传世朱提、堂狼洗最为著名。洗是一种盛水之器,早在先秦时期即已使用,到东汉时因产于朱提、堂狼两地而得名,其收藏遍及南北,近世昭通“梁堆”墓中多有出土。据有关专家统计,作于朱提、堂狼之器,有地名可考者共五十多件。其余未著地名而可知是朱提、堂狼造的,仅容庚《汉金文录》所著录,亦二十余器,数量不少[12]。朱提、堂狼铜洗上的纹饰多采用双鱼纹和鱼鹭纹,以“富贵有余”、“吉庆有余”之谐音象征吉祥富贵。其款识多为纪年及产地,少数间以吉祥语。有的末尾附有“工”或“牢工”等字样,有学者据此推测东汉朱提地区青铜制造业属“工官”所有,更有以为有工场手工业存在[13]。对此前人已作考校,认为东汉朱提地区的青铜制造业尚掌握在私人(大姓)手中,此二字是夸耀器物精工坚固之意[14]。传世朱提、堂狼铜洗上的纪年始于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止于灵帝建灵四年(公元171年),表明这一个世纪的时期是朱提青铜文化鼎盛发展的时期。《南齐书·刘悛传》言蒙城(今昭通)“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可见其规模之大。朱提地区的青铜工艺精巧,按一定规格为市场成批生产,闻名全国,受同期蜀郡洗制造技术的影响而又可与之媲美,这与汉代朱提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分不开的。
东汉以后,朱提地区在冶金方面又有一个伟大的创造,那就是白铜的发明。《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堂狼县……出银铅白铜”;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八说:“白铜出云南”;17~18世纪欧洲的书籍中也说白铜出云南,经广州出口,有的则直称“云南白铜”[15]。白铜是铜镍合金,我国当在公元3世纪以前就发现了镍,并制出铜镍合金。后白铜经波斯(称为“中国石”)传入欧洲,受其影响,欧洲人直到公元1751年才提炼成功[16]。可见我国汉代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铜和镍合金的发现是云南对世界文化做出的重大贡献,朱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