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红山·辽西文化
红山文化的史前玉器与中国“尚玉”的古文化源头


任爱君

结    语

  中华古国是一个“重德尚礼”的国度,中华古文化是一个以玉器文化为主题的民族文化。历史证明,发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史前玉器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的基础。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玉器成为独一无二的至尊至善至美之品。我们说,礼的出现与人类推崇玉石的感情有关;而中国人自古奉重的“德”的意识,又何尝不是与推崇玉石的感情有关。人类尚玉的精神,不但催动着玉、石的分野,同时又赋予了玉以种种象征的含义,玉器成为现实生活中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规范化了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就是突出的典范。    

  儒家文化,作为一门人类社会的社会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传统的文化毕竟是民族的传统性格,无论人们怎样的对待它,它都如潺缓的流水,不绝如线,无时无刻不在深深地敲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扉;更多的时候,都是它激励了人们浩然而起,谱写了一曲曲雄壮、嘹亮的“大风曲”!如果,工艺美术家们要说:这真是一个灿烂而辉煌的时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饱含了人类尚玉情愫的儒家文化,事实上,它肃穆而安详地笼罩了中华大地达二千年之久,儒者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一个秩序有级、彬彬有礼的人间社会,更重要的是为了创造出一个固定的意识形态。孔子曰:“为政以德”[35];孟子曰:为政“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矣”36];正是这种重德尚礼而轻利的思想观念,事实上主宰了中华大地二千余年,严重地阻挠和限制了人类豪迈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史载,“秦与戎狄之俗,有虎狼之心,贪戾而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37]。显然,秦人的这种贪功近利的性格,与儒家的思想观念是南辕北辙的。但在列国兵争的时代,却也予儒家思想以猛烈的冲击。所谓孔子的高徒子夏,在孔夫子周游列国、克己复礼的时刻,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38]。正是“利”与“义”何者为尚?并由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激烈冲突的表象。然而,毕竟如古语所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尚玉重礼的意识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自秦而后,儒家的哲学成为一门社会的人文哲学,从汉代的董仲舒到清代的群儒,历时二千余年,朝代换了一个又一个,而儒学始终是地主阶级统治的指导思想。   

  玉石崇拜,对中华历史之影响,斯为甚矣!   

附表:红山文化玉器出土情况简表

  发现地及时间

位  置

玉器数目

祭  器

备  注

胡头沟

(1973年)

  墓葬

勾云纹饰一、三联璧一、璧一、棒形器四、龟二、鱼二、一、鸟一、环一、珠三

彩陶筒形器群、红陶无底钵形器

   

东山嘴

(1979年)

  祭坛

双龙首璜形饰一、璜一、绿松石鸟一

筒形器、钵形器、镂孔瓶形器等

并有孕妇小像

城子山

(1979年)

  墓葬

勾云纹饰一、猪头饰一、马蹄形箍一、竹节饰一、二、鸟一、环四、石锥三

折沿无底筒形器、卷沿直腹瓮、葫芦瓶

类似祭坛的建筑

牛河梁

(1981年)

  墓葬

墓葬马蹄形箍三、双联璧一、勾云纹饰一、方形饰一、棒形器一、猪龙二、璧三、环八

豆形器盖、钵形器、彩陶镂孔大器残片

女神庙和神像、圆坛

那斯台

(1981年)

   

勾云纹饰一、三联璧一、斧二、猪龙一、二、鸟一、蚕四、鱼形饰一、坠饰六十三、钩形器一、管一、纺瓜二

石质鸟形玦一

均属采集品

  注释

  [1]转引《辽海奇观》“美的旋律”与“沧海桑田”二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2]张永江:《论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3]孙守道:《论中国史上的“玉兵时代”》,《辽宁文物》,1983年。

  [4]孙守道、郭大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人民画报》1986年第8期。

  [5]田广林:《红山古玉纵横谈》,《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 

  [6]《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8期。

  [7]孙守道、郭大顺:《论西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文物》1984年第6期。

  [8]翁牛特旗文化馆:《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玉龙》,《文物》1984年第6期。

  [9]《辽海奇观》“碾琢乾坤”。

  [10]内蒙古考古队:《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考古》1987年第6期。

  [11][13]孙守道:《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文物》1984年第6期。

  [12]张永江:《论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14]王震中:《东山嘴原始祭坛与中国古代的社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4期。

  [15][18]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86年第6期。

  [16]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0页。

  [17]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19]《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8期。

  [20]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礼》。

  [21]孙守道、郭大顺:《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头像的发现与研究》,《文物》1986年第8期。

  [22]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文物》1986年第8期。

  [23]童恩正:《也谈文明的起源问题》,《考古》1989年第1期。

  [2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红山文化部分,文物出版社。  

  [25](美)查尔斯·伯利兹:《魔海龙三角》。

  [26]椿园:《西域见闻录》。

  [27]内蒙古考古队:《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考古》1987年第6期。

  [28]谢端琚:《中国文明起源座谈纪要》,《考古》1989年第12期。

  [29]李学勤:《论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文物》1987年第12期。

  [30]李恭笃:《昭乌达盟石棚山考古新发现》,《文物》1982年第3期。

  [31]《说文解字》释“瓒”。

  [32]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蔡元培 先生六十五岁庆祝论文集》;金景芳:《商文化起源于我国东北说》,《中华文史论丛》复刊号。

  [33]《汉书·郊祀志》卷二五。   

  [34]《礼记·聘义》。

  [35]《论语·为政》。

  [36]《孟子·梁惠王上》。

  [37]《战国策·魏策》。

  [38]《史记·礼书》。

    来源:《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二辑》 (经内蒙古社科院授权)

网页编辑:孟春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