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史前史研究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严文明

   现代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并结合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既有主体、又有众多兄弟,既是统一的、又保持各民族特色的社会格局,乃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的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这一历史根基的探索和认识,是近年来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一项重

要成果。

  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有不少外国学者参加了这一工作。他们中间有些人过分强调了外国史前文化的影响,因而出现了所谓“中国文化西来说”乃至“南来说”、“北来说”等无视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错误倾向。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中国史前考古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外来说被新发现的许多事实证明不能成立,因而为学术界所抛弃。但那时的田野工作是以中原地区为主的,人们对当地史前文化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对其他地方的史前文化所知甚少。因此在一个时期,某些学者又过分强调了中原史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倾向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发展成了所谓中原中心论,把其他地区的文化成就都看成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似乎只有中原地区的文化才是中国远古文化的代表。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考古学者除继续在中原开展田野工作外,对其余广大地区也进行了许多调查发掘工作,有不少新的重要的发现,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客观地估计各地史前文化发展的水平、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特别是从苏秉琦先生提出要对考古学文化进行区系类型的研究以来,许多考古学者一方面倾注力量对区域性考古学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同时又注意从宏观方面考察各地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轨迹,并力图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从而使我国史前文化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在我们初步认识到:

  1.中国史前文化基本上是在本土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只是在某些边境地区同邻境的史前文化发生过一些联系。这种联系虽然对双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中国史前文化的主体来说,却从来没有影响到它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

  2.中国史前文化并非出于一源,这在旧石器时代即可窥其端倪,到新石器时代就显得更加明显。不但如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新的分化,从而使文化面貌显得十分丰富多彩。

  3.中国史前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地说,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文化也较为发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原的文化比较发达,其次是它的周围地区,再次是边境地区。但文化发展是能动的,所以这种差别在不同时期也是有变动的。

  4.由于各史前文化相互邻接,长时期相互影响和渗透,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共同因素,这一情况在中原及其周围文化之间表现得特别明显。

  这就是说,中国史前文化既是多样的、不平衡的,又是有内在联系和相对统一的。这个特点是在中国具体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本文拟先从史前文化地理背景的分析谈起。

史前文化的地理背景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好像三级巨大的阶梯:最高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五千米,这里也是世界的屋脊;中级阶梯有蒙新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海拔约一千至一千五百米左右;低级阶梯是广大的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带,除少数山脉外,大部分海拔在五百米以下。这三级阶梯好像一把巨大的躺椅,背对欧亚大陆腹地,面朝辽阔的太平洋。由于地形和季风的影响,低级阶梯湿润多雨,中级阶梯多属干旱或半干旱气候,高级阶梯则严寒而干燥。因此,在整个史前时代,人类的活动地区主要是在低级阶梯和低级与中级阶梯相交接的地区。这个地区跨越的纬度极大,自然地理条件也不一致。北部寒冷,南部炎热而多瘴疠,人类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只有四季分明的中纬度地区,即大致包括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及左近区域,才是最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来更成为农业起源的温床。

  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国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正好位于全国的核心,同邻境文化难得保持经常性的密切联系。加上北部有大片的沙漠、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作为屏障,东北有长白山、乌苏里江和鸭绿江等与苏联远东省和朝鲜为界。这些地方对于史前人类来说虽不是不可通过的,但交通毕竟有较大的困难。中国南部有横断山脉地带和十万大山等与东南亚各国为界,交通也十分不便。东部和东南部与日本、菲律宾等隔海相望,在史前时代更不可能有经常的来往。至于同南亚、西亚、中亚和地中海这样一些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和古代文明中心,不但相距遥远,中间还隔着大片高寒地带、高山和沙漠,无法建立起任何直接的联系。后世虽曾开辟出像丝绸之路那样的通道,但是路途漫长而多艰险,史前人类是难以克服这许多障碍的。

  由此可见,中国本身乃是一个巨大的地理单元,它同外部世界处于一种相对隔离或半隔离的状态。这就决定了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土著性,决定了它在很长时期都基本上走着独立发展的道路,而同邻近地区的史前文化的联系只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中国这个巨大的地理单元内部也不是单一的。它的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各地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差别极大,按照综合自然区划一般要分为七八个基本的大区,每个大区还可分为若干亚区。各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交通条件大不相同。这种情况对于史前人们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他们的经济活动方向和各种文化特征的形成,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不过自然区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基本稳定的,而人类的活动和文化的发展则是能动的。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上,人们对于自然条件的适应、利用和改造的情况也不相同。人们还可以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可以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自行调整经济活动的方向,还可以在不同的群体间进行物资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因此,我们要防止把自然区划简单地套用在史前文化分区的研究上,而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但无论如何,中国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应是造成史前文化千姿百态、谱系繁复的一个重要原因。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