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苏秉琦、陈述、王承礼、苏赫四位中外驰名的学者和专家,先后因病与世长辞。他们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的损失,也使我们赤峰学术界同仁们失去了四位良师益友,因为他们在世
时,曾对我们赤峰的考古、历史及整个北方民族文化研究,做过精辟论断和无私地指导和帮助。我们赤峰人永远不会忘记四位老先生的教诲,所以悼念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更深一步地开展下去。
赤峰地区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
从20世纪初年开始到现在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里,因赤峰地区人文资源十分丰富,举世瞩目,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纷纷来到这里进行考察、发掘、探索、研究,最终得出一个公认的结论:赤峰地区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在北方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距今大约10000~12000年前,赤峰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河流纵横、森林遍布、野草繁茂。在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各种野生动物(野牛、鹿、虎、野马、野猪等)大量繁殖,这就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74年,在赤峰翁牛特旗上窑村,发现了一个人类居住过的山洞,在洞口采集到三件打制石器,同时还发现了一块经过火烧的鹿骨化石。由此可见,最迟在一万年左右,赤峰地区就有了人类生存和生产生活的遗迹。
(一)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村”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到了距今8000年左右,人类的活动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考古队、敖汉文管所,在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锄、铲)遗址,特别是发现了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十排“灰土圈”。每排有房十余间共有310余间。这一重要发现证明当时人们已经不再洞穴而居了,而是造房子居住了。已经不是分户散居,而是聚居了。人们长期居住在一起,为了防止野兽和他族的骚扰进袭,人们还在村落周围挖出深深的护壕,作为防御工事。当时的主要生产方式是采集和渔猎。但是原始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已经开始出现。曾在房内发现的贮存粮食的窑穴就充分证明了原始农业的出现。
兴隆洼遗址,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年代最久的聚落遗址。它的成功发掘,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1998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敖汉旗博物馆再度合作,在北城子和兴隆沟挖出面积更大、房址更多的聚落遗址。
总之,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不断发现,说明中国最早的“村”就在赤峰地区。因此人们称兴隆洼遗址为“天下第一村”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龙”
198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主持,在敖汉旗赵宝沟村,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发掘了二千多平方米,发掘出房址117座及大量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遗物。考古学家根据其类型,命名为“赵宝沟文化”,这种“文化”分布很广,仅敖汉一地就发现六十余处,翁牛特旗、奈曼旗、河北迁安县、三河县等地也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