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文化交流
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长城地带对
外贝加尔地区的文化影响



冯恩学

  长城地带分布于蒙古高原游牧区和黄河农耕区的接触地带,又东连东北平原与山地,西接河西走廊,长城之东、西、南、北方的文化在此碰撞与对抗,交流与渗透,使得文化面貌复杂多样,构成了不同经济类型区之间的“文化交融带”。同时,长城地带的内侧文化因素与外侧文化因素通过长城地带选择、锤炼、包装后,再向对方地

区渗透传播,所以长城地带又是连接农耕区与游牧区的一个“文化传播带”。关于草原文化对长城地带及我国北方其他地区的影响,很多学者已经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这方面研究的队伍。探讨长城地带向域外进行文化传播也是全面认识长城地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做些探讨。由于外贝加尔在地域上与我国相邻,又是长城地带东侧文化向米努辛斯克盆地传播的中间站,这篇论文就长城地带对外贝加尔地区文化影响做初步的探讨,希望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指正。

平底陶器

  在广袤的东西伯利亚,从旧石器时代之末到新石器时代结束的近万年的时间里,使用的陶器一直是圆底或尖圆底的蛋形陶器,外贝加尔也是如此,先举两例。

  斯图坚特遗址位于外贝加尔南部的奇科伊河河岸边1,揭露1000平方米。遗址有10个地层。第10层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层,发现了石器、骨器和房子的遗迹。第8、9层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层。第2~7层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层。第1层的第2亚层属于青铜时代早期层,遗物很少。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第8、9层的陶器质地酥软,火候较低。陶器的胎土中含有大的砂粒、草和针叶树的树叶。砂粒呈团状分布。植物杂质经火烧后形成空隙。陶器中有多种杂质,特别是有草和树叶,反映出当时对陶土选择和淘洗不够精细,制造陶器的工匠缺乏制作高质量陶器的经验,没有掌握正确的陶土配方,是处于早期制陶阶段的表现。根据陶片可以看出是尖底和圆底的陶罐。方唇、直口、无颈、壁较直。器物表面有制作陶器过程中拍打陶器留下的草绳纹和线绳纹。有的唇下施泥条堆纹,堆纹上有按压的窝坑。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层出土的陶器,胎质紧密,砂粒细小,草和针叶树的树叶含量比以前少。胎质硬度加强,火候较高。反映晚期制作陶器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陶色仍然斑驳不均。陶器的形状为半卵形,底为近尖底或圆底。器壁有轻度弯曲。有的陶器出现厚唇,唇的厚部向外突出成沿。有不明显的颈部。

  阿伦·让尔加遗址位于鄂嫩河左岸,新石器时代地层出土陶片为夹砂陶,胎土中夹有捣碎的石英粒和长石粉。从陶片的断面上可以看出胎土中还曾经夹杂了切碎的动物毛,毛被烧掉,留下孔隙。表面陶色深灰,颜色不均,断面颜色发黑。陶器的器壁较薄,平均厚度不超过0.5厘米。皆为圆底或尖圆底的陶罐。直口无沿,有的颈部明显,有的颈部不明显2。

  而与外贝加尔相毗邻的我国东北和俄国远东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是平底筒形罐文化区,所有的陶器都是平底器,基本器形是平底筒形罐。

  外贝加尔地区,平底陶器出现的时间是在青铜时代的早期,其形态也是平底筒形罐。如斯图坚特遗址青铜时代早期地层(第1层的第2亚层)、缅扎河口Ⅰ、Ⅱ、Ⅲ遗址青铜时代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较多陶片。与新石器时代相比,陶器的形制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有圆底和尖圆底陶器,还出现了平底的陶器。陶土淘洗得比以前干净,大砂粒少见,小砂粒变得紧密。火候变高,断面颜色纯正,没有烧不透的夹心层。陶器的表面使用缠绕草的拍子拍打成型。表面略经打磨光滑,再进行艺术装饰。在属于青铜时代晚期到早期铁器时代的石板墓文化中,平底陶器已经很普遍,基本形式也是筒形罐。

  再往西,越过贝加尔湖,出现平底陶器的时间是在青铜时代晚期的什韦拉文化,在福法诺沃墓地发现有平底陶罐的陶片3。而在青铜时代早期的格拉兹科沃文化时期还没有出现平底陶器。再往北,雅库特地区直到青铜时代结束,也没有出现平底陶器。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