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追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往往经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至祖先崇拜,与此相适应的是同原始氏族公社形成、发展到解体的几个发展阶段。6000~5000年以前的辽西地区已经形成了“礼仪中心”,对祖先的崇拜已经形成了用以规范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在辽西地区除了辽宁省喀
左县东山嘴和建平县牛河梁发现大型的祭祀遗址外,在赤峰境内的喀喇沁旗牛头沟门、锦山镇河南、敖汉旗四家子镇的草帽山、牛夕河等地都有发现。我们可以设想,类似这种坛、庙、冢工程宏大,并且主要是用石块砌筑成的,石块都是经过加工,在金属工具尚未被普遍使用之前加工众多的坚硬石料,工程不但费力而且费时间,如果没有一个超越单一氏族部落的共同体的组织,来负责征集劳动力,主持管理整个工程是不可能的。
红山文化晚期以出土玉器著称,目前发现有勾云形佩、龟、鸟、、棒形器、三联璧、马蹄形玉箍、璧、虎、兽形器、双龙玉璜、玉龙等几十种佩饰,而且这些佩饰多出土在坛、庙、冢遗址与墓葬中。这是礼仪追求的具体表现,这与原始的信仰和崇拜灵物有关,尤其是玉龙的发现,更引人注目。龙是原始图腾制度发展演变的产物,而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大型玉龙,它已不是原始图腾了,而是6000~5000年以前红山文化先民们的共同组织如同滚雪球般地融入许多氏族部落后,若干氏族的图腾经过取舍复合而生成的。那种蜷曲如蛇的躯体,头上无角,口吻很长,略向上曲,鼻端前突,有两个并排鼻孔,嘴紧闭,头顶额底刻有网状方格纹,双目修长,眼尾成锐角状,不刻瞳孔,颈上长鬣钢立,体形矫健,形象逼真,给人一种栩栩然有生气之感,显然是一种被神化的神灵崇拜物。可以说龙是人们经过综合虚拟的,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远古文明的黎明时期已经到来[12]。由此看来,红山文化的玉龙,有自己文化的特点,代表了中华民族龙的起源,龙兴之地应在辽西。
四
红山文化在辽西地区发展如此地进步,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近千年[13]。一方面是红山文化先民们有着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另外是他们的先人为他们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兴隆洼文化是辽西地区较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种文化距今已有8000~7000年,从时间上看,该文化早于红山文化,从地域分布情况看是大体相符,从文化内涵看它与红山文化有着渊源关系。如红山文化“之”字纹就是继承了兴隆洼文化的制作工艺。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先民们就已经过着以采集为主的定居生活,当时农业生产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说兴隆洼文化不论在生产、生活、信仰还是礼仪等各方面,都给红山文化打下了基础。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吸收新鲜血液,扬长避短,发展到6000~5000年以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一支最有活力、最有生机的优秀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是复杂的,是独具特色的,创造了辽西大地的古代文明,这种文明成就在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开化史中走在了前头,并起着承上启下推动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作用,使西辽河流域很快地跨入了青铜文明时代,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诞生地之一。
注释:
[1][7][8]《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文物》1977年第12期。
[2]《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展》,《考古》1979年第1期。
[3]《中国新石器时代》,1962年。
[4]《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10期。
[5]《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6]《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1期。
[9]《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84年第6期。
[10]《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9期。
[11]《昭乌达盟石棚山考古新发现》,《文物》1982年第3期。
[12]《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起源》,《文物》1984年第6期。
[13]《辽西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光明日报》1986年1月25日。
来源:《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二辑》 (经内蒙古社科院授权)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