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文化的评论
北方民族文化是富有冲力和活力的,同时又是开放的,不断进取的以及革新和创造的。对物质财富的攫取性使北方民族不断地问鼎中原,与中原多元文化并存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才有汉唐胸襟和气魄,才有中原大帝国的壮大和宏
伟。但是北方民族文化的冲力毕竟是有限的,它的发展的断续性跳跃性缺少建设,这决定了北方民族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整体上落后于中原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形态落后,长时期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所以,它不可能冲破中原文化模式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流而最终则被同化。闻一多先生关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一段论述“四个文化(指希腊、印度、中国、以色列)同时出发,三个文化都转了手,有的转给近亲,有的转给外人,主人自己却没落了,那许是因为他们都只勇于‘予’而怯于‘受’。中国是勇于‘予’而不太怯于‘受’的,所以还是自己的文化的主人,然而也只仅免于没落的劫运而已。为文化的主人自己打算,‘取’不比‘予’还重要吗?所以仅仅不怯于‘受’是不够的,要真正勇于‘受’”(《神话与诗》),北方民族文化对于中原文化的冲击就是中原文化不怯于‘受’的表现。鲁迅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硬化的社会’”(《十四年的“读经”》),“每一新事物进来……并非将自己变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将新事物变得合于自己”(《补白》)。北方民族文化被中原文化的最终同化就是中原文化将新事物变得合于自己的一个例证。
注释:
[1]关于秽貊是单一民族还是秽和貊两个民族或若干个民族的复合体,学术界观点不一,在这里,我们同意孙进己《东北民族源流》中的观点。
[2]“矢”朝贡周朝曾炫耀一时,我们认为这并非如一些书中所认为的是由于来自于“北土”,而是因为它独具特色,代表和反映了肃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特征。
[3]这固然是由于游牧居住的方便,但也反映出了游牧民族的文化精神。
[4]乌桓鲜卑同属东胡,风俗颇相同。
[5]如《史记·匈奴列传》所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及《后汉书·乌桓传》所载“其俗妻后母,报寡嫂,死则归其故夫”等。
[6]挹娄是否是肃慎改称或是一部,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7]林干:《关于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的我见》,《内蒙古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8]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世界民族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分三种类型,欧洲是在商品经济较发达情况下实现这一转变的是正常的,中国(中原)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实现这一转变的是早熟的,非洲一些民族则是晚熟。依此,北方民族亦属晚熟。
[9]“交互作用地带”一词是我们由“交互作用圈”一词化来。1964年美国已故考古学家约瑟夫·考德威尔写了一篇名为《史前史上的交互作用圈》文章,首次提出“交互作用圈”这一概念,认为交互作用圈中包括许多各具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们彼此之间互相交往和影响。
来源:《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二辑》 (经内蒙古社科院授权)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