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在草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贾合甫•米尔扎汗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对探索丝绸之路沿线草原游牧民族(哈萨克族等)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国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国阿勒泰市召开更令人鼓舞。本文就丝绸之路在草原路段的遗迹、草原城市文化、古代草原贸易商路以及丝绸之路在古代哈萨克族文学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等问题进行探讨。

有关丝绸之路草原路段的文献

  丝路学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显学。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各国各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中起过桥梁的作用,国内外文献对此都有记载。由于当时各国使节、旅行家及商人经过丝绸之路路段不同,所以他们有关丝绸之路的游记记载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研究时应有所比较和鉴别,以求得共识。

  据文献记载,丝绸之路主道的起点为古代长安,其经过黄河流域和河西走廊,再沿着塔里木盆地南缘和北缘,通往中亚。河西走廊似为其“咽喉”,敦煌为当时最繁荣的商贸文化中心之一。我国历史文献记载表明汉代的敦煌是丝路南道和北道的分岔口。南道以敦煌西南阳关为起点,沿昆仑山北麓,经于阗、莎车等地,再西越帕米尔高原,至大月氏、安息国。北道由敦煌西北玉门关,沿天山南麓,经今吐鲁番、阿克苏、喀什等地,向西越帕米尔高原,至大月氏、康居及奄蔡。

  汉朝使节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于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曾到过大月氏、乌孙等国。有些史书称丝绸之路最早由张骞“凿空”开通。但实际上,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已存在。据汉文古文献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在中国桑蚕丝绸生产和丝绸贸易就已经发展得很普遍1。这从中外考古发掘资料中可以得到证明。

  据研究证明,从公元3世纪开始,丝绸之路主道即北道改称为中道,同时天山北麓重新开通一条路线,被称为新北道。新北道从敦煌出发,经伊吾(今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渡北流水(今伊犁河、楚河等),至拂菻国(东罗马帝国),达于西海(地中海)2。南道由朅盘陀(今塔什库尔干)越帕米尔高原,经护密、吐火罗、悒怛(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达印度洋。中道(即旧北道)到疏勒后,越过帕米尔高原,经拔汗那(今费尔干纳)、康国(今撒马尔罕)、安国(今布哈拉)等地至波斯(今伊朗)。

  中国史书上还有碎叶道的记载。此道由别失八里(庭州)可达碎叶,碎叶城是中世纪突厥汗国在楚河流域重镇之一。巴尔托里德这样写道:“公元8世纪时的碎叶城居民一半从事农耕,一半从事经商,来自各国的商队商人在此来来往往。”3

  由此看来,公元前2~公元3世纪丝绸之路主要干线是通过西域大月氏、乌孙、康居、奄蔡等哈萨克先民古国领地,西至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沿岸。特别是在突厥汗国、突骑施汗国时期的丝路北道对东西方各国政治、经济、商贸关系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各种历史文献对草原丝绸之路的记载极少,但实际上草原丝绸之路很早就已存在。因为中原地区发明丝绸后,就首先向北传至山西、陕西北部及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4。原苏联考古学家在阿尔泰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的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丝织物和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古代丝绢,都证明了这一点。

  18世纪中叶(清王朝平息准噶尔叛乱之后),哈萨克汗国的使者就由哈萨克草原东面的伊尔吉兹,经过唐努乌梁海,通过现在的外蒙古的乌拉斯台抵达北京,返回时,大多也是走这条路。1758年,清政府和哈萨克族在乌鲁木齐进行的商业贸易场所开设后,1761年在伊犁,1764年在塔城的商贸交易场所也陆续开设。汉族商人到北疆地区开设的这些商贸交易场所,大多数都是由丝绸之路的北道而来的。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看,当时的草原丝绸之路并不仅限于中国北方的古代游牧汗国,而其主要干线是向西经辽阔的中亚草原直至欧洲。此条草原丝绸之路在突厥汗国统一大草原诸多操突厥语部族后,更活跃起来,并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5,就说明了这一点。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