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考古专论
全新世中期气候转变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的可能作用


刘东生 吴文祥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重要演化进程之一——古代文明的起源或复杂社会的出现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多的例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固然有其内在的演化和发展规律,气候环境变迁的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在综合近年来考古学材料和全新世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全新世中期——大

5500a B.P.前后的气候转变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一) 5500a B.P.气候事件

  研究表明, 5500a B.P.前后气候转变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最为显著的气候变化之一。如在太平洋地区,沉寂已久的ENSO气候开始重新活动;在欧洲,全新世最适宜期停止活动的阿尔卑斯山冰川在 5300a B.P.前开始发育(许靖华,1998);在非洲大约 5500a B.P.前后发生了变幅大、影响广、发生突然的“撒哈拉干旱”事件(Perry et al.,2000)或“气候危机”(demenocal et al.,2000),并直接导致了非洲地区全新世最适宜期的结束(demenocal et al.,2000);在两河流域,对波斯湾海底沉积物堆积通量的变化分析表明, 5500a B.P.前后发生的重要气候转变(赫尔佐克,1998)。在中国地区, 5500a B.P.前后的气候事件也有较为明显的反映(施雅风等,1992);如在我国西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的冰川发生冰进(王靖泰,1981),墩德冰芯记录也肯定了冰峰出现于 5300a B.P.前后(姚檀栋等,1997);在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全新世古土壤在6000~ 5000a B.P.发育中断,反映了一次较为明显环境变化(Huang et al.,2000);内蒙古岱海在 5500a B.P.左右出现低湖面(王苏民,1990);北京地区5 600± 100a B.P.前后云杉花粉再次繁盛(孔昭宸等,1982);在宁镇一带大约5800~ 5000a B.P.,对剖面孢粉分析,推算当时气温下降值比现在低1~ 2℃或3~ 4℃,冷峰时可达5~ 6℃(徐馨,1984);杭嘉湖平原的孢粉研究也表明低温值的高峰大约发生在 5445a B.P.(施少华,1993);这次降温事件在考古学上称为仰韶中期的寒冷期(吕厚远,1991)。

  (二) 5500a B.P.前后的考古学现象

  研究表明全新世中期—— 5500a B.P.前后,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学文化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如在西亚两河流域, 5500a B.P.前后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诞生;在非洲,涅伽达文化Ⅱ的早期,即 5500a B.P.前后,一个个以灌溉为基础的地方灌溉区文明——“诺姆文明”开始出现;在秘鲁海岸,大约 5800a B.P.以后不久原始居民开始建筑庙宇;同样在秘鲁,尽管高地农业耕作已经几千年,但当地先民开始同时食用农产品和海产品这一现象也出现在上述太平洋地区ENSO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之后;在智利北海岸大致同一时期,原始居民的文化也开始明显复杂化;在日本,Jomon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型建筑物的修建、埋葬上所体现的阶级分化以及代表高级身份、限制分配的商品的开始出现等(Sandweiss et al.,1998)。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