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地处内蒙古中南部,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交汇融合的重要地区。和林格尔剪纸就是由生活在该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深为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
艺术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民间剪纸园地里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3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和林格尔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艺术内涵。古敕勒川丰饶的牧场,敕勒人游牧时吟唱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凉悠扬的牧歌;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牧牛图》、《牧羊图》、《牧马图》的奔放洒脱表现,都可以使我们捕捉到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渊源和风格传承脉络。滋生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和林格尔剪纸艺术总体上便呈现出粗犷豪放、深沉厚重的气质,反映了北方人民质朴奔放、热情率真的性格特征和令人神往、遐想万千的多民族民俗景观。
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情感的抒发。他们在剪纸艺术中大量塑造了对自己生活有重要作用且感情深厚的马、牛、羊、骆驼、猪、鸡、鹅、兔;有祈盼风调雨顺的连年有鱼(余)、鹿鹤同春;有象征吉祥的云纹哈木尔;象征团结和长寿的盘肠纹;有寓意四季如春、生命轮回的文字图门贺;还有表达男女爱情和自由自在的金鱼、莲花、扣碗、喜上梅(眉)梢、双鸟、蝴蝶等;有对人类生命繁衍赞美的石榴、西瓜、葡萄、蛇、龙凤、鹰抓兔、蛇盘兔等;有护佑家人平安的狮子、老虎、公鸡。有些内容则是反映了人们自由自在的农耕和放牧场景,如《牧羊图》、《蒙人进城》等,生动真切,泥土气息浓厚。还有些剪纸的表现则很可能具有原始民族图腾、远古神话变异的神秘莫测的含义,如《蛟龙食鱼》、《人骑龙》、《鸡蟾御蛇》等。另外有些内容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牛郎织女》、《李祥哭瓜》、《刘海戏蟾》、《昭君出塞》、《走西口》等。目前,还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并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新剪纸,题材大都是生活富裕了的人们对美好现实生活的赞美,如《科学种田》、《草丰畜壮》、《逛北京》、《草原雄鹰》、《下岗再就业》、《甜梦》等作品。他们用最为纯朴、真挚的情感来抒发自己的审美理想,或质朴、或深沉、或粗犷、或浪漫,展示了他们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十分普及。经过数百年的沿袭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剪纸艺术形式。全县乡村都有人能剪善刻,上至白发老人,下至黄发顽童,都对剪纸艺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经过数代剪纸艺人,其中主要是劳动妇女不断积累和传承,和林格尔剪纸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有所创新。如对物象的造型表现上,他们最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追求过多的琐碎细节描写,而注重物象的大轮廓的“样”。在大轮廓定势后,才开始在内部进行必要的装饰和随心所欲的理想美化。他们会恰到好处地运用锯齿纹、月牙纹、雨点纹,并典型地把一些传统剪纸装饰纹样发挥到非常饱和的状态。有时为了丰富艺术表现效果,但又不失整体,他们把锯齿纹做了变体,即不留锯齿纹常有的间隙,凡剪刀过处冗密而生动,不落俗套,极好地服务了主题。又如表现马的不同质感,他们采用不同的运剪方式,或裁、或剪、或锥、或挤、挫、压,一剪多用,充分拓展了剪纸艺术表现的空间,大大加强了剪纸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欣赏趣味。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大轮廓”造型或装饰纹样的体制表现技法,都是为了展现被表现物象和作品本质的传神,而并非单纯的为装饰而装饰。这些创作者们虽然大都没有接受过书堂教育或学院派艺术培养,更有甚者,他们就从来不知自己所从事的“雕虫小技”可以称为“艺术”,但他们却能够最为熟练地运用艺术夸张、变形的造型表现法则,甚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们抒发真情,并自然而然地把大量自己一生接收到的、深深埋藏于内心的古老风俗、主题寓意和纹样的信息,或称之为“口传文化”,通过这种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达到艺术的完美程度。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众多学者、专家进行学术研究的“活化石”。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