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史前文化
塞北最早的村落及早期农耕文化


()中华最早的石雕——女神像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生产工具简陋,社会生产

力水平极端低下,原始人对整个自然界的物象知识极为贫乏,面对着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原始人既依赖大自然又对大自然产生恐惧,认为自然界存在各种具有超人力量的神灵,从而自然崇拜观念在原始人群中得到发展。崇拜的对象很多,有对日月星辰的崇拜,有对山川、水火、风雨等的崇拜,后来又从对动物的崇拜逐渐发展成为图腾崇拜。此外,对生殖崇拜也是一种遍及世界各地原始社会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于原始人对人类繁衍的崇敬感和对生殖现象的神秘感,同时因为原始人的生产力极其低下,需要人丁兴旺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产生了生殖崇拜。生殖崇拜首先是对女性生育机能的信仰和对女性器官的崇拜。先民们认为依靠女性才能繁殖后代,因此表现形式多为孕妇形象的崇拜,将孕育和生殖完全看做是女性独有的神异能力。由于生殖过程的完成自始至终都与性器官密切相关,所以在世界各地出土石器时代的女性雕像中,都突出女性的阴部或表现阴部的记号,如多为裸体或腹部凸起的孕妇形象。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社会由原始人群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妇女除了担负繁衍氏族的神圣任务外,还在生产和生活中取得被全氏族尊敬的地位,这时对妇女的崇拜已远远超过生殖崇拜范围,因此雕塑出来的妇女便成为女神的形象。先民们创造各种女神偶像,有的是对死去的有业绩的氏族首领的崇敬,有的已不很突出与女性有关的性特征,这说明生殖崇拜发展到女性祖先的崇拜。随着社会发展,当女性祖先崇拜发展到鼎盛时期,同时也预示着男性祖先崇拜时代即将临近,这时对鬼魂信仰也出现了,先民们不仅崇拜祖先,而且对祖先的魂灵也要举行种种祭祀和祭奠仪式。

在塞北地区,不论是先民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还是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均不断发现和发掘出许多实物资料,这些实物资料反映了塞北地区先民们在史前时期各阶段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反映了塞北地区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根据塞北地区考古发现,中华最早的石雕——女神像,是出土在塞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兴隆洼文化的遗址中的。

1989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塞北地区东南部赤峰市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出土一尊保存完好的圆雕石人像[19],从目前全国考古资料来说,这就是中华最早的女神像。白音长汗遗址位于西拉木伦河上游的北岸,这里又是沟通中原与辽东联系的桥梁,现今的考古资料表明,这里是孕育古老文化的摇篮,有着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以及夏家店下层等远古文化遗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三次发掘,白音长汗遗址被确认是一处以兴隆洼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兼含有赵宝沟、红山、小河沿等文化遗存。但是这里的兴隆洼文化代表着一种新的地方类型,不同于敖汉旗兴隆洼类型,而是白音长汗类型。石雕人像发现在遗址的北居住区第二排南侧第二座房址内(F19)。发现时完全保存当时的原始状况,石雕人栽立在室内中心,立于居住面上,露出地面部分高25厘米,石雕人面向灶坑及门道,距灶40厘米,石雕人像下部埋入地下部分同房屋居住面抹泥紧紧衔接。出土石雕像的F19,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出土物,均与此聚落内其他同时期房址情况相同,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兴隆洼文化范畴,其年代距今7 000年左右,因此这尊石雕像当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距今也是7 000年左右,是全国石雕像中时代最早的雕像。

石雕像造型古朴,选用黑灰色硬质基岩雕成,通高355厘米,腹阔12厘米,腹背袖长157厘米。头部呈上削下阔的三角状,约占整体的1/3。石雕像似为随石取形,采用了打、琢、磨制等加工技术制成,雕像为尖削颅顶,前额突出,双眼深陷较大,鼻子较宽,胸部较平坦,依稀可见贴身垂有双臂和双手抱腹,腹部微微隆起,具备了孕妇的特征,屈腿蹲踞。但却没有突出其他女性器官的特征。这是一尊裸体圆雕女神像。表现手法原始古拙,为人类社会早期的艺术品[20](5)。此石雕没有突出性器官而着重于五官的刻画,这说明石雕像是具有某种神灵属性的偶像,是白音长汗先民们崇拜的偶像。此石雕像栽立在灶坑附近,我国自古就有尊奉火神、祀灶的古俗,灶在人们心中就是家的代名词,因此白音长汗女神像既是生殖崇拜偶像,也兼具有氏族的保护神的含义。白音长汗遗址北区聚落共有29座房址,只有F19出土这惟一的石雕像。F19不论面积还是所占据的位置等方面均无任何特殊之处,说明这尊石雕像尚未注入更多的社会性,造型也原始古拙,证实了这尊石雕像当是原始社会早期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塞北地区东部进入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在红山文化晚期,这里生活的先民们,对于从原始社会早期开始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女神崇拜达到了光辉的顶点。而白音长汗这尊石雕像却是把旧石器、新石器两种形态的女神像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中华最早的女神像。

5.林西白音长汗石人雕像在塞北地区,类似白音长汗女神像的石雕人像并非仅此一件。1984年内蒙古林西西门外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两件石雕像,一大一小,均是花岗岩石雕成,大的高67厘米,小的高40厘米。两件均为女性,双眼明显,嘴向内凹,鼻子隆起,双耳较小,腹部突出,乳房较大,表面均不光滑,均不见下肢,但下部为尖状,不同的是大者耳部明显,双臂交于腰际,小者耳部不明显,双臂向上弯曲,佩带装饰品[21]。下部尖状可能也是用以栽立某处的。在西拉木伦河上游的克什克腾旗文物馆,也收藏一件与白音长汗石雕像十分相似的石雕像,是采集于该旗境内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22]。据说在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遗址也出土过不止一件石雕人像,大小不一,姿势各异,均为圆雕,造型较原始,与白音长汗女神像也相似。由此可见,白音长汗女神像的发现具有普遍性。今后在塞北地区是否还会出现时代更为久远的女神像,及如何将已发现的女神像建立起东方女神像的发展序列,这将会进一步拓宽史前时期人类思想意识和原始宗教发展的考古研究。白音长汗女神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过去认为仅有“维纳斯”女神像及女神的故乡在欧洲的片面看法。现在亚洲中国的塞北地区就有东方女神像,而且把女神像出现的时间推到遥远的七八千年以前,这在雕刻史上也是一件大事,雕塑出现的时间也应推到距今七八千年。可见白音长汗中华第一女神像的发现意义很大。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