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绘画与石雕石刻
黔籍文人书画艺术


就全国而论,中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魏晋以来更是日渐昌盛,出现了像顾恺之、王羲之这样的大家,然而,在明代以前,贵州文人的书画艺术,简直是凤毛麟角,不足为道。自明代起,特别是贵州开省以来,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有些画家和书法家,如杨龙友、郑珍、莫友芝、何威凤、姚华等人,在画坛书坛上争得一席之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因客籍文人在宦游贵州期间传授技艺,而黔籍文人也不断外出学习交流。

明清两代,客籍文人宦游于黔者,比比皆是,著名的如王阳明、杨慎、郭子章、钱邦芑、田雯、邹一桂、段玉裁、洪亮吉、阮元、林则徐、何绍基、孙清彦、陈荣昌等,他们在贵州的书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王阳明就是一个造诣很高的书法家,工于楷书,尤擅行草,他执教龙岗书院时,就亲笔写下了《示龙场诸生条》、《客座私祝》和许多诗文。画家邹一桂于雍正间出任贵州提学使,画成《楚黔十二景》一册,后来再次入黔,“林壑在胸不能去,乃追而图之”,画成了《山水观我》图册,有《飞云岩》、《铁索桥》、《马嘴岩》、《白水河》等22图。何绍基是一代书法名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贵州乡试副考官,在此期间,中试者多得其手书,故贵州现藏何绍基的墨迹不少。孙清彦虽生于云南,但他的大半生都是在贵州度过的,他的子孙也都留在贵州,因他擅长画竹,黔人莫不知孙竹雅。上面不过是举例而已,事实上他们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是源流问题,不能不讲。

有明一代,书画艺术在贵州日渐兴起,在摩崖石刻中提到的宋昂、杨斌、田秋、安国亨等人均为土官或土司后裔,他们能有如此的成绩,足见书画技艺不但在汉族地区传播,而且深入了少数民族聚居区。贵州清平卫人孙应鳌,曾作过陕西提学副使,他所作楷书《谕陕西官师诸生檄》现存于西安碑林。普安蒋杰善书,王士桢有云:“在京师士夫壁见蒋杰书,笔力矫健”。贵阳人杨师孔,也就是杨龙友的父亲,他擅作真行大书,在外地多有题刻,《徐霞客游记》中就多次提到他在云南的手迹。贵阳人周祚新所画的水墨山水竹石,北京、上海等博物馆均有收藏。何腾蛟一生戎马倥偬,闲下则作书画,郑振铎所编《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便有他的作品。由此看来,明末贵州能产生杨龙友这样的画家,绝非偶然。

杨龙友,名文骢,号山子,别署伯子,贵州贵阳人,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天启间随父移居南京,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杨龙友的画,300年来一直受人称道,“虽片楮尺幅,人争宝之”。他的书画,在国内外尚珍藏数十幅,如《赠玉吼兰竹图》、《台荡纪游图》、《秋林远岫图》、《秋江渔隐图》、《赠潭公山水卷》、《寿陈白鹿山水卷》、《赠晋昭山水扇面》、《林泉清集图》、《枯木竹石图》、《江山孤亭图》、《草书与卓如同游金山诗扇面》等。在明代画坛上,杨龙友与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王时敏、王、张学曾、邵弥等名家并驾齐驱,合称“金陵九子”。然于明代千余山水画家中,能独立于临摹之外的,杨龙友是其中之一。执明末画坛牛耳的董其昌,曾在《山水移引》中写道:“杨龙友生于贵筑,独破天荒,所作台荡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韵去其佻。余讶以为出入巨然、惠崇之间观止矣!龙友一日千里,春秋甚富,未见其止。”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作《画中九友歌》,歌云:“阿龙北固持戈矛,披图赤壁思刘曹。酒酣洒墨横江楼,蒜山落月空悠悠。”自此以后,杨龙友便列入了“画中九友”。

杨龙友的画,可谓是异军突起,别开生面。杨龙友生长在山清水秀的贵州,自幼癖嗜山水,纳天地之秀,师法造化,为真山真水写照,故所作山水画颇得大自然神韵,自然、逼真而悠远,使人有“江山莽旷,岩壑幽美”之感。在他的笔下,天台雁荡之奇诡,九峰三泖之明秀,观音门之嶙峋,燕子矶之澄淡,都充满自然的灵气,生活的气息,“奇者移而幻,巧者移而淡,俊者移而深,现者移而幽,奔而峭者移而静曰远”。他继承了顾恺之以来作画的优良传统,以形写神,即景生情,神形兼备,追求“尺幅之间觅天地”、“滴滴生气习,尺幅几千里”的艺术境界,“先天一笔起,妙在不可传”。他的画有“眺听之美,皱染之力”,模山貌水,极其自然,在质朴、浑成之中显出雄奇、幽峭,故作画惯用水墨,不喜作色。画兰竹也是杨龙友的一大绝技,在他的一生中,题画竹的诗随处可见,画有《兰影图轴》、《兰石图》、《墨兰竹卷》、《兰竹卷》等,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观杨龙友的画,诗意盎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浑然一体,可谓“字字有画”、“处处有诗”,“数言而含烟云万状,数笔而曲尽人韵士之致”。杨龙友“传移模写”,画自己的画,不拘于程式,莫辨宗师,颇有“气吞古人”之势,“稍纵以酒,则手有不谋于心眼而跃然自奋者”,故论者以为“早在百年前已开辟了扬州画派的道路”。杨龙友的画与诗、书并美交辉,书法颇见功力,“下笔如风舒云卷”,“笔带烟雨,萧疏而远”,“皆以苍秀出入古法”。从现存墨迹来看,他以行草见长,行书洒脱娟秀,质朴而不拘谨,清秀中显出苍劲,而草书清健错落,一任自然。题画小糧[1]。

到了明季,天下纷乱,有不少文士辟入贵州山中,或出家,或逃禅,他们当中,自有许多高手,前文所说的钱邦芑就是其中之一。临济宗大师破山海明的弟子丈雪通醉,曾住持遵义禹门寺,就是一个善草书的和尚。真从禅师亦擅书法,字体瘦劲清丽,超俗不凡。语嵩法师在贵阳等地传法,尤工行草。而隐居贵州的蜀人王有诏又长于蝇头小楷。

清代书画家之多,有胜于明。清初黔中名士周渔璜,书法潇洒烂漫,其大字屏幅,真行皆佳,虽不免有馆阁痕迹,而才气纵横,自有过人之处,贵州博物馆所藏行书七言联“名传冀北三千里,地近蓬莱尺五天”可谓传世精品。世居平坝白云庄的陈法(陈定斋),其书法遒劲端庄,小字行草尤佳,有《临圣教序》、《朱书谷租》、《自书诗》、《诗稿》、《塞外纪程稿》等墨迹传世。遵义人唐惟安长于指画,郑珍特作《书唐敬亭先生指画鹰》以称赞,其后,又有平坝人陈钰亦以指画闻名,号“一指山人”,以《十八罗汉册》和《一指山人行乐图》最为精彩。贵阳黔灵山尚有一幅《寒雀野梅图》石刻,那是花杰的作品,题有“雪冷山空无梦到,两三寒雀两三花”的诗句。在天津抗击英法联军的贵筑人石赞清,从他留下的两件山水扇面《江行图》和《耕织图》来看,也是极精美的。丁宝桢的书法以颜米为根柢,墨彩飞动,其慷慨激昂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毕节的女画家周婉如擅画山水、花鸟,最喜作墨梅、墨兰。黎庶昌任驻日公使时有许多墨宝留在日本,至今犹存。此外,还有不少,如陈钟祥、黄彭年、王恩浩、袁思、刘春霖、陈矩、赵懿、陈夔龙等等,这里都无力论及了。

被誉为“西南大儒”的郑珍(子尹),虽把书画为余绪,但其作品却是黔人的佼佼者。他一生精研小学,又留意搜集古代碑文拓片,这就为他的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字体以小篆为本,兼长楷书、隶书、行草。篆书颇具金石味,落笔不假思索,得天真自然之趣,笔画结构不落古人窠臼,而使小篆顿生新逸之姿,以“奇伟雄肆,罕与伦比”为其特点。楷书字行横扁,似隶实楷,故谓之“隶楷”。行草颇得苏东坡的气韵,信手写来,无拘无束。隶书用笔凝重潇洒相间,用墨浓淡枯润相继,使人生发韵律之感。书法之外又常作画,纯是山水,有《竹影山草堂图》、《待归草堂图》、《游芙风山图》、《山水扇面》等传世,他以书法用笔为画,不求形似而又不全离形似,传山水精神,抒个人情怀。在画论方面,推崇元代画家黄公望,认为他的画有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意兴所至,皆成妙迹,笔下云烟,足使江山生色[2]。

莫友芝,字子,他是清代书法史上有地位的人物,陈云君《中国书法史论》一书说:“在求变初期,书法实践卓然大家应数何绍基、赵之谦、吴大贗等人,而又有翁同騄、吴让之、杨沂孙、莫友芝、曾熙、李瑞清以及吴昌硕等,或推波或助澜于清朝后期,使书坛澎湃近百年。”莫氏的书法,最具特色的是篆书和隶书,兼擅行、楷,然皆出自“碑版”一路。他好读碑额,“尝集汉碑百余通,所作篆书多从此出”。清代前期治篆书的,多半是学李斯和李阳冰,然自邓石如出,书风为之一变,另构一体。莫友芝的篆书,虽然也从《少室碑》、《篆书千字文》入手,近学邓石如,但他能融会百家之长,兼采各体之妙,把汉隶、魏碑乃至古玺印的刀法、布白都融进篆书之中,运笔起落得自然拙朴之趣,转折方圆有大气勃满之神,反复锤炼,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诚如沙孟海《近三百年书学》所说:“学邓石如篆书的,莫友芝最好,赵之谦、吴熙载其次。”隶书也很生色,其根柢在于汉碑,受《张迁碑》、《乙瑛碑》和《石门颂》影响最大,并融进篆书和魏碑的笔意,因而笔法生动自然,富于“金石味”,《霎岳楼笔谈》说:“亭篆隶,皆古拙有金石气,致不以姿取容,虽器宇稍隘,故狷者之美也。”楷书源于颜、欧,饶有金石之气。行书如高山流水,激越有声,“怪石峥嵘,虎踞龙盘”,无拘束之感,有数件作品辑入《近代名人书札》中。

莫友芝不但书法出众,而且是有清一代著名的篆刻家,他的“治印”艺术,“欲含皖、浙为一手,故神秘独绝,其款识则类秦汉器凿铭,递劲冲和,得未曾有”,这是李尹桑在《亭印存题语》中的一段话。篆刻艺术,随着汉魏碑碣的大量出土,自乾嘉以来勃然新生,造成继汉代之后的再一次繁荣景象,而莫友芝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篆刻上之所以能得心应手,除了精于字学、通六书、长于篆书而外,又颇得诸家真谛,“于新安、西泠各派之外独开生面”,使刀亦如使笔,波有法,纯任自然,“故神妙独绝,其款识则类秦汉器凿铭,递劲冲和,得未曾有”。在他所刻的印章中,白文“叟”最为引人注目,颇得汉印遗韵,朱文“影山草堂”和白文“莫友芝”印亦皆有特色,有《亭印存》一书传世[3]。

在清末民初,贵州出了几个才华横溢的书画家,一个是何威凤,一个是严寅亮,还有一个是姚华,出类拔萃,名噪一时。

何威凤,名翰伯,因其嗜琴、棋、书、画、诗、酒和花,故别号“七癖”。他生于咸丰三年(1853年),家住贵州清镇岩上。他虽然才华出众,而生性桀骜,不愿摧眉折腰,以致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以卖画为生。何威凤的得意之作是画凤,以翱翔万里、非梧不栖的凤凰来寄托自己的情思,他在画中题道:“一曲求凰一寸心,月明无籁玉萧沉。丹山去后空消息,辜负桐花一片心。”在他的笔下,凤凰总是独来独往的,昂首回顾,举足徘徊,悲天悯人,意态不凡。他也善于画马,或驰骋狂奔,或回首嘶鸣,“有一马,甲天下,君不知,我能写”便透露出醉翁之意。他的画,造型独特,偶有深意,遒劲而富于质感,水墨作图,饶有韵味。字如其人,以古朴雄浑的字体表现他那种狂放潇洒的性格,楷书清丽而富有力感,隶书苍劲而不失枯槁,行书刚中有柔,拙里生媚,为一时名士所推崇。

贵州印江人严寅亮的书法,在清末曾轰动京师,颐和园正门榜额,虽钤有“光绪御笔之宝”,实为严寅亮的手笔。成都薛天沛所编《益州书画录》有云:“严寅亮,黔人,字弼臣,七品京官也。夙善书名。光绪中叶,慈禧太后颐和园成,遍召京师善书者皆不称意。某军机以严善书法对。及召入,慈禧与其备论书法,并出示碑帖,与之评骘鉴别。严匍匐应对,仅赐章二方而出。自是润格顿增。”《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即本于此。严寅亮曾在四川做官,蜀中友人将其作品精选成册,题为《剩广墨试》,其中有这样的话:“(先生)癸卯恭书颐和园榜题,京都人士竞羡之,踵门索书,目不暇接,大似梦楼先生当年。”又张此民诗云:“云鹄飞鸿久擅名,榜题天语动神京。”慈禧所赐的印章,今仍保留在严氏族中。严氏书迹,川黔两省尤多,成都杜甫草堂、望江公园,贵阳黔灵山麒麟洞、修文阳明洞、黄平飞云岩、铜仁铜江书院、印江丰瑞桥、梵净山及黄果树观瀑亭,均有他的题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