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民间工艺美术
蜡染及其他特殊染法


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独创的手工绘染艺术,它以蜂蜡作防染剂绘花,以蓝靛作为染料,属“防染印花法”。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就发明了这种染法,古书上称为“蜡缬”,它与“夹缬”、“绞缬”同属我国古代的三大防染工艺。蜡染在唐代达于鼎盛,故唐诗中每每有关于蜡染的描写,如李贺诗中的“醉缬抛红网”、杜牧诗中的“

花坞团宫缬”之类。但自宋代以后,由于染织技术的飞跃发展,蜡染手工艺术在中原逐渐失传,而在南方少数民族中保存并发展起来,这是因为南方山中盛产蓝靛,又多产蜂蜡,少数民族就地取材,发挥了聪明才智,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

布依姑娘画蜡花上文所引《后汉书·南蛮传》中所说的“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当是使用植物染料的记载,这种植物染料,很可能就是蓝靛,这可从南方许多民族的服饰得到证明。蓝靛染是蜡染的基础,但使用蜡做防染剂起花则是另外一回事。关于南方民族使用蜡染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溪蛮丛笑》说:“模取古文,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曰点蜡幔。”《岭外代答》记载更详,它说:“瑶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镦蜡于镂中,故能受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看来,上面介绍的“瑶斑布”、“青花斑布”等,很可能就是蜡染的产品。在贵州的明代志书中,关于蜡染的记载不少,例如:仡佬“男女以蜡画布”、苗人“斑衣左衽”、龙家“妇人斑衣”、瑶人“椎结斑衣”等等,说明蜡染技艺在这一时期广为传播,在贵州许多民族中盛行起来,所以市场上多出售蓝靛与蜡。

蜡染的基本方法是:“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用作防染剂的蜡,一般是黄蜡与白蜡掺合,黄蜡即蜂蜡,白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它们不溶于水,受热即熔化,冷却时产生冰裂,如果有意追求大面积的冰裂纹,可增加白蜡的比例。作为染料的蓝靛,是以蓝草叶发酵而成,《本草纲目》上说:“靛叶沉在下也,亦作淀,欲作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泡,入石灰搅拌,澄去水,灰尽入靛,用染青碧。”其制作方法,大抵有绘图、浸染、去蜡三个流程。以蜡作画可用二法:一法是模板法,将预先设计好的图案绘在木板或纸板上,然后镂空,以蜡涂抹在镂空花纹部分;另一法是以铜制木柄的蜡刀,蘸起熔化的蜡,在布料上随心所欲地描绘。将绘有蜡花的布料浸入蓝靛染缸,约一周后取出而得浅蓝色,晾在空气中还原后,再入染缸多次浸泡而使蓝色加深,如果要保留深浅二色,可在须保留的浅色部分再次绘制蜡花。染色完毕,将布料用沸水煮去蜡质,然后漂洗,于是,着蜡的部分显出白色,不受蜡的部分便呈现蓝色了。

蜡染制品不但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而且作为工艺品也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欣赏价值。乍看起来,蜡染制品似乎与江南的蓝印花布没有两样,但仔细观察,它有一种特殊的韵味,那就是有许多不可名状的冰纹,似雪花,似龟纹,如蛛丝,似流萤,妙趣天成,人工很难摹绘。

冰纹是蜡染艺术的灵魂,它的产生,是由于蜡在冷却过程中的收缩破裂以及蜡液的自然流淌,浸染之后,冰纹千变万化,纹理、韵味各不相同,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美感,给人以肌理美、自然美的艺术享受。蜡染的色调,以蓝底白花为主,对比鲜明,看去素净、典雅、沉着,而点线、疏密的巧妙结合又使画面显得丰富多彩,由浓淡显出的不同层次又使之趋于和谐,更突出地表现蜡染艺术特有的情趣。

蜡染的图案不像蓝印花布那样规范刻板,它以刀代笔,挥洒自如,点、线、面、交叉、重叠等手法的运用不拘一格,或粗犷,或纤细,或流畅,或转折,能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的独创精神和艺术天才,显得活泼而有生气。无论是自然物的描绘或者是几何图形的组合,手法都很大胆,构思亦很巧妙,富于想像,喻以深情,把具体与抽象的美聚合在一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有如一幅风情画。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