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饮食文化
酒乡源流与酒文化


谈到中国的酒,北方当推山西、陕西,而南方恐怕就不能不提贵州和四川了。贵州素为酒乡,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1994年4月,在贵州仁怀县,也就是茅台酒的故乡,发掘了一组商、周时期的酒器,有大口樽、长颈圆底壶和陶杯。据专家研究,这只泥质灰陶的长颈圆底壶很可能是酿酒、盛酒的容器,说明贵州很早就已经有

酒。《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说:“婚姻之礼,以牛酒为聘。”既然把酒作为婚姻必备的聘礼,说明至少在唐代,贵州少数民族已普遍酿酒。当我们查阅往后的史籍时,少数民族的习俗中每每提到了酒,不惟“婚姻以酒为聘”,而且祭祀“必供奉以酒”,歃血结盟必须饮酒,“得片肉扈酒即捐躯之”,有些民族甚而至于“性皆嗜酒,入市者无不陶然”,足见饮酒深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成为一种习俗,在这种情况下,民间酿酒自然是蔚然成风。

史书上最常见的是“咂酒”。宋人朱辅《溪蛮丛笑》在记述湘黔边境苗、瑶、仡佬的风俗时说:“酒以火成,不酢不,两缸东西,以藤吸取,名钓藤酒。”明代曹学铨《贵州名胜志》说:“作酒盎而不缩,以芦管啐吸之。”(嘉靖)《贵州通志·风俗》载:慕役司白倮“酿大麦、苦荞、黄稗为酒,不,以筒吸饮之”。宁谷司倮“凡会饮,不用杯酌,置糟瓮于地,宾主环坐,倾水瓮中,以藤吸饮,谓之咂酒”。又普安州“生食咂酒”。李宗窻《黔记》说:“咂酒,一名重阳酒,以九月贮米于瓮而成。他日味劣,以草塞瓶颈。临饮,注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草内吸之,视水容若干征饮量。苗人富者以多酿为胜。”《黔苗蛮记》解释说: “咂酒,一名钓藤酒,以米杂草子为之,以火酿成,不不酢,以藤吸取。”咂酒的制作,系以米、麦、高粱、包谷、红稗、苦荞为原料,用木甑蒸熟,置于瓮中,加入麸,然后密封,使之发酵,汁滓混合,味美甘甜。饮用时,将酒缸置于广场或庭院中,众人以竹管、芦管或细藤插入缸中,围缸吸咂,故称为咂酒或钓藤酒。饮咂酒时,不断掺水搅拌,直到酒味淡如白水为止。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出走时路过贵州,见此习俗,作诗一首,诗云:“万斛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着擎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

另一种常见的是“老酒”,大抵属于窖酒一类。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酒》载:“诸郡富民,多酝老酒,可经十年,其色深沉赤黑而味不坏。”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酒》说:“老酒,以麦曲酿酒,密封藏之可数年。土人家尤贵重。每岁腊中家家造,使可为卒岁计。有贵客则设老酒、冬以示勤,婚娶亦以老酒为厚礼。”这种“可经十年”而“其色深沉赤黑”的陈年老窖,贵州民间也普遍酿造,“女酒”就是其中的一种。张澍《续黔书·女酒》说:“黔之苗,育女数岁时,必大酿酒。既漉,候寒月,陂池水竭,以泥封坛瓶,瘗于陂中。至春涨水满,亦复不发。候女子归日,因决陂取之,以供宾客。味甘美,不可常得,谓之女酒。”看来,所谓女酒,就是在女儿出生时酿造,以泥密封在坛中,窖藏在陂塘里,若干年后,女子长大成人,嫁后归来,方取出待客。类似这样的酒,在贵州少数民族中至今仍可得见,例如水族的“九阡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地方,人们善酿糯米酒,它与女酒一脉相承,经过长期窖藏,色泽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酒味馥郁,清甜可口,饮后能助兴提神、舒筋活血。糯米酒是贵州的特产之一,以黑糯米酒最为名贵,它用一种呈紫红色或紫黑色的糯米为原料,其中含有糖、糊精、氨基酸、高级醇、有机酸、有机脂等成分,称为“药米”,有补血、益气的功效。又有一种“刺梨酒”,《黔语》说:“刺梨酒,色碧,味微甘,特不酽耳。”刺梨酒也是糯米酒的一种,以酒液浸泡精选的干刺梨,经过存贮、提纯,使酒质更加香醇、甜美。酒中所用的刺梨,是贵州常见的一种野果,遍体有软刺,其味酸涩而回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葡萄糖,因此,刺梨酒饮后,有消除疲劳、健胃补脾、补中益气、补血及帮助消化等多种功效。

古书中还提到一种“窨酒”,《续黔书》说:“又有窨酒,色红碧可爱。余初至黔,饮之经日,头热涔涔,后畏之如云白驹吻。问诸人,言此酒用胡蔓草溲也。”今查《印江县志》,记有一条资料:“韵酒,别省无有也,惟黔有之。”疑这种“韵酒”与“窨酒”同属一类,酒中含有药物。在黔东北土家族地区,至今仍有“韵酒”,在它所用的酒曲配方中有120种中草药,其饮用方法如咂酒,汁浓、色棕红、清香醇和,有保健、疗病之功。《黔语》中又记有长寨的“蓼花酒”,大抵也属药物酒一类。

咂酒、老酒、糯米酒、刺梨酒之类,基本上属发酵酒一类,入明以后,“烧酒”渐兴。烧酒又称烧春,是南方人民对烈性白酒的总称,它以米、麦、高粱、玉米等为原料,经过发酵,用蒸馏的方法取得一种无色透明的酒液,酒精浓度较高,有强烈的刺激性,大概是因为用蒸馏法的缘故,称为“烧酒”。这种酒的酿造起源于唐代,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诗中所说的“烧酒初开琥珀香”指的就是这种酒。烧酒之法的传播与推广,在贵州酒史上引起了一次大的变革,许多民族都纷纷采用这种酿酒方法,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有高粱酒、包谷酒、米酒及杂粮酒等名目,以高粱酒最佳,包谷酒和米酒最为普遍。自白酒兴起以后,各种香型的酒不断产生,如以酱香型为特征的茅台酒,以浓香型为特征的大曲酒、窖酒,米香、清香以及香型特殊的“董香”(以遵义董酒得名)。在众多的名酒中,茅台酒最负盛名,它不但被称为“国酒”,而且是世界三大著名白酒之一,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一起驰名世界,誉满五洲[1]。

仁怀县茅台村位于赤水河谷,这里土质特异、气候炎热、水质优良,宜于酿酒。清代乾隆年间,由于赤水河盐运的兴起,茅台成为川盐输入的重要口岸,过往客商及船夫、运夫络绎不绝,形成了“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荣景况。一时间,客商、船夫、运夫络绎不绝,对酒的需求量猛增,于是在茅台建立了烧房,就地酿酒,这便是郑珍诗中所说的“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清代中叶,茅台酒已蜚声全省,《遵义府志》引《田居蚕室录》说:“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黔语》写道:“南酒道远、价高,至不易得,寻常沽贳皆烧春也。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因为酒质优良,渐渐远销川、湘、滇、黔各地,正如竹枝词《茅台村》所赞:“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

茅台最早的酒坊始于何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作确切的答复。据茅台村现存最早的《邬氏族谱》所说,邬氏的先祖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进入贵州的,平定了播州杨应龙反叛之后,便定居茅台,就在这部族谱的扉页上,绘有邬氏住宅的附近有酿酒作坊,说明在明代万历年间已经设坊酿酒了。1990年,在茅台至仁怀县城的古道上,发现了一块石碑,立碑的时间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碑上提到有“偈盛酒号”。又有一座嘉庆八年(1803年)所铸的化字炉,捐款户名单中有“大和酒坊”。嘉庆、道光年间,茅台一带酿酒的烧房不下二十余家。同治元年(1862年),华联辉在茅台开设“成裕酒坊”,以后更名为“成义烧房”,起初规模不大,仅有两个窖坑,年产酒三千余斤,名为“回沙茅酒”,产品除自用及馈赠亲友外,均在华氏经营的“永隆裕”盐号代销。光绪五年(1879年),仁怀县人石荣霄、孙全太和王立夫合股在茅台开设酒坊,取名“荣太和”,后因三家不和,改由王氏独资经营,更名为“荣和烧房”。继后,贵阳人周秉衡在茅台设“恒兴烧房”,后被民族资本家赖永初将股权收买。当时,茅台酒并没有统一的名称,人们习惯上把“成义烧房”的酒称为“华茅”,把“荣和烧房”的酒称为“王茅”,而将后来才有的“恒兴烧房”的酒称为“赖茅”。

茅台酒起初只是“酒冠黔人国”,“黔省称第一”,但“好酒不怕巷子深”,渐渐闻名遐迩。

    1915年,美国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通知世界各国选送展品。当时,北洋政府农商部在天津成立商品陈列所,贵州人乐嘉藻任所长,负责征集全国的名优特产送往旧金山。在征集产品时,“成义”、“荣和”两家烧房都将产品送展,农商部不加区别,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展,统称“茅台酒”。那时的包装很土气,酒瓶是陶质的,圆筒形的小口瓶,并不引人注目。可是,经各国评酒专家品尝以后,茅台酒以其独特的品质而博得一致好评,被评为世界名酒,获得奖状和奖章,从此蜚声中外。但获奖后引起一场风波,因为参赛的是“成义”、“荣和”两家,而奖状、奖章只有一个,于是争执不下,县商会也无法裁决,只好报请省里解决,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奖状、奖章由仁怀县商会保存,两家烧房所产的茅台酒均可在商标上标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结束了这场纷争。1930年冬,贵州省举办“全省实业展览会”,茅台酒荣获特等奖。1935年,在成都举行的“西南各省物资展览会”上,“成义”茅台酒又获特等奖。1952年,在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茅台酒被评为八大名酒之首,以后又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首,并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再次荣获金奖,因其盛名长盛不衰,被誉为“国酒”。

茅台酒因产在仁怀县茅台村而得名。茅台地处赤水河谷,依山傍水,地理环境特殊。首先,这里的土壤为紫色砂页岩,有利于水源的渗透过滤和溶解岩层中的有益成分,因而水源质量特别优良,且具有特殊的窖藏条件。据科学测定,赤水河在这一地段的水质,非其他地区所能比拟,它具有无色透明、无臭无味、微甜爽口、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酸碱适度等特征,是酿造好酒的宝贵水源。这里的气候,冬暖夏热,雨量适中,日照丰富,最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成和繁衍,使茅台酒能形成独异的酱香风格。特殊的地质、水源、气候、温度、湿度、风向等自然条件,是其他地方不可能具备的,因而他处难以仿制。曾经有人主张把茅台酒厂迁至交通便利的地方,生产“异地茅台”,但结果并不理想,很难具备茅台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独特风格。茅台酒有一种独特的芳香,被命名为“酱香型酒”,它与其他地方所产的浓香型酒、米香型酒和清香、醇香型酒都截然不同,这是它举世无双的重要原因。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独特,在制曲、酿酒、陈酿、勾兑等方面都与众不同。茅台酒采用优质小麦制造高温大曲,与其他酒所用的大曲相比,有三个独到之处:一是以优质小麦“得自然之曲”,二是必须“伏天踩曲”,三是在60℃以上的“高温制曲”。酿酒周期为1年,制曲需经过数十天高温发酵,6个月以上贮存,又经过8次摊凉、8次加曲、8次堆积、8次入窖发酵,先生产出酱香、醇香和窖底香3种不同香型的酒,然后实行“勾兑”。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入池、高温发酵、高温接酒、高温润料、轻水分入池等生产工艺,是茅台酒特有的,“回沙”更具特色,每次入窖前都必须喷洒一次“尾酒”。茅台酒酿好后,必须经过“长期陈酿”,存放1年将酒“盘勾”,再经过2年使之老熟,克服新酒爆辣、冲鼻、刺激性大的缺点,并通过陈酿过程中的氧化还原作用,有效地排除油中的醛类和硫化物,增加酒的芳香。“勾兑”又是茅台酒的一大创造,是保证茅台酒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作用和原理上讲,白酒中占主要成分的是醇类物质,并含有酸、酯、醛、酮、酚等微量成分,“勾兑”的目的,就在于调节各种成分之间的量比关系,使其风格完美,色香味俱佳。“勾兑”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艺,它须将不同香型、不同轮次、不同酒精度、不同时间的酒,按一定方法和比例互相调和起来,先勾兑出基础酒,然后调香、调味,反复多次进行小型勾兑,最后才按小型勾兑的比例进行大型勾兑,使之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完美的程度。如此酿造出来的酒,当然别具一格,成为举世闻名的好酒[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