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夜郎故土上的青铜器


在生活用品中,牛头形铜带钩和鲵鱼形铜带钩颇具地方特色,铜手镯较为普遍。威宁中水出土的牛头形铜带钩,长103厘米,正中为一牛头,嘴唇微哆,两角上翘,弯度较大,左角背面有圆形扣钉,右角背面有半圆形挂钩,这与云南西汉墓中铜牛头风格颇为相似。又出土一件鲵鱼形铜带钩,长10厘米,宽35厘米,呈

鲵鱼状,头大,身肥,尾长,四鳍作游动状,腹部有圆形扣钉,尾尖向下收卷成挂钩,酷似贵州所产的鲵鱼(俗称娃娃鱼)。前面提到,在普安铜鼓山第四层中发现一件铜镯,在赫章可乐汉墓中,又发现铜镯数只,威宁中水也有铜镯,说明这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一种装饰品。中水出土的铜手镯,直径为105厘米,边宽09厘米,边厚025厘米,形为环状,正面所饰重叠人字纹、圆圈纹图案,颇似铜鼓的晕间花纹,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赫章可乐是贵州目前已发掘的战国墓和西汉墓规模最大的一处,其墓葬明显分为两类:甲类墓为中原式汉墓,共39座,分布在雄所屋基、燕家坪、马家包、营盘、水营、岔河等地,共出土铜器三百余件,铜钱约6000枚;乙类墓为少数民族墓葬,共168座,分布在桥边村祖家老包和岔河村锅落包、罗德成等地,共出土铜器197件。两类墓葬同时并存,成为贵州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在这里出土了两种风格不同的铜器,如果把人们惯见的中原器物作为坐标系统的话,那么,这种不同于中原式的青铜器,就显出了它们独特的风格,上面所举的就是典型的例证。有人在进行器物比较的时候,就是以“滇文化”作标准,其实,云贵在秦汉时期并没有这样的区分,总的都属于“西南夷”中的“南夷”,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南中”,因为地理相连,民族相关,都同是“?髻之民”,又都同属“耕田,有邑聚”的经济文化类型,所以,文化上多有相似之处,表现在青铜器上自然也是如此。当然,在这一时期,云南的青铜文化发展比贵州更充分一些,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云南铜矿丰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

 

注解:

[1]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赫章县文化馆:《赫章可乐发掘报告》,贵州省博物馆:《贵州赫章县汉墓发掘简报》,《威宁中水汉墓》及《贵州威宁中水汉墓第二次发掘》(均载《贵州田野考古四十年》)。

网页编辑:高娃

内容把关:白嘎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