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皆髻,耕田,有邑聚。”当时的夜郎集团,包括夜郎、且兰、平夷、镠、毋敛、宛温、句町、漏卧等部落方国,其地域大致相当于今日贵州的大部分及滇东、桂西北。与之相毗连的则是以滇为首的“靡莫之属”,两者经济文化类型大体是
相近的,因而文化交流最为密切。云南是青铜文化发展较为充分的地区,在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等地,都出产精致的青铜器,这对贵州势必产生影响。事实上,在贵州青铜器出产比较丰富的赫章可乐和辅处、威宁中水、兴义交乐和万屯以及普安铜鼓山等地,都与云南接近,而且许多器物都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在研究夜郎故土上的青铜文化时,应当充分重视与滇文化的关系。当然,影响是相互的,并不等于说夜郎的青铜文化是滇文化的滥觞。
首先要提到的是无胡铜戈,因为这与中原的长胡铜戈是很不相同的。在威宁中水发现了一件饕餮纹无胡铜戈,青铜铸造,通长25厘米,其特点是无胡、直援、援身宽大,中线起脊,阑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孔眼,援上有变形的饕餮纹,末端参差不齐而凹成W形,时代属于战国。无独有偶,在赫章可乐战国墓中出土的两件铜戈,通长24厘米,亦为无胡、直援,援中有脊,阑侧有两方孔,后端饰两周弦纹,且夹杂斜线纹和平行纹,其基本特点与中水的铜戈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制的铜戈既非中原之物,又非邻省所产,而且赫章可乐的无胡直援铜戈,可与普安铜鼓山遗址中的砂石戈范套合,足见它们是夜郎地区特有的器物。这决不是偶然现象,在威宁中水西汉墓中,又发现这种类型的铜戈一件,通长231厘米,仍为无胡直援,中线起脊。所不同的,无非鲵鱼形铜带钩(贵州威宁中水西汉)是援上有圆孔,无纹饰,阑侧有两个长方形穿眼,中有涡纹,后端有弦纹三道。这可看成是战国时期无胡铜戈的延续,它们一脉相承而有变异。这种铜戈,并不局限于威宁中水和赫章可乐,在兴义马岭的西汉墓中,还出土了三件。其中一件通长226厘米,无胡直援,近锋处急收为三角形,双面有刃,阑侧纹饰与普安铜鼓山遗址出土的戈范纹饰相似,并在变体的云雷纹间有一阴刻人头像,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另一件通长147厘米,亦为无胡直援,但直援的中部内收成锋,呈鹰嘴形,援面有一脊棱,双面有刃,上有阴刻“胡桃”纹,还有三个阴刻的人头像。以上几种器物,时间上前后相续,空间上分布很广,当是夜郎故土上的遗物。当然,类似的无胡铜戈,在云南发现不少,但形制与纹饰上是有差别的,例如在“阑”处多出双翼,其“内”多附饰动物。
铜柄铁剑也是一大特色,在赫章可乐西汉乙类墓葬(即非中原式墓葬)中,25号、57号、67号、104号、189号和194号墓都出土了铜柄铁剑,剑长70厘米左右,剑身与剑茎的长度比为61,形制与汉代铁剑无异,惟剑茎为铜铸造,而剑身为铁质。这种铜柄铁剑有两种类型:Ⅰ型茎为喇叭圆柱状,实心,茎首后端有镂孔卷云纹、涡纹、弧线纹组成的弧形牌饰,茎中有突棱两道,圆孔一个,四周饰绳纹,前后两端为云雷纹、连续三角纹;Ⅱ型茎为喇叭圆柱状,空首,一字格,纹饰则有二式,一式为镂孔长条形纹和三角形纹,另一式为涡纹、圆点复线三角纹及斜回纹组成的图案。一字格剑共两件:一件残长248厘米,格宽65厘米,茎长85厘米,宽24厘米,首、茎上分别饰长条形和三角形镂孔纹;另一件全长266厘米,格宽7厘米,茎长83厘米,宽22厘米,为喇叭形空首,扁圆空心茎一字格,剑身狭长,茎首饰长条形镂孔,茎上饰复线三角纹、圆点纹、同心圆等组成的几何图形。这两件铜柄铁剑,与云南汉墓所出土的极其相似,目前在贵州仅出土两件,而云南发现了十多件,当是一个类型。
在威宁中水西汉墓中出土了一件蛇头茎首铜剑,通高39厘米,茎9厘米,刃宽41厘米,空心扁圆茎,中部微束,有小穿孔两个,茎首似蛇头,饰对称的镂空斜线纹,无格,身茎并连,肩部抹角,剑身狭长而扁平,双刃平直,刃口锋利。这种茎作扁圆柱形或圆柱形,做成人头或蛇头的无格剑,在云南是比较盛行的,大体同是一个风格。
兴义巴结发现的心形铜钺,又是研究古夜郎青铜器的一个关注点。这件铜钺,通高131厘米,领高4厘米,厚2厘米,肩宽10厘米,銎长54厘米,青铜铸造,扁平的心形,銎为直口扁圆状,正面有上宽下窄的三角形,矮领,双斜肩,刃从肩部内收为椭圆形,銎下端两面铸有凸起的“”形符号。云南出土的铜钺,有半月形及圆刃形两种,还有一种偏刃的半月形钺,与贵州的这种钺似有不同。
在普安铜鼓山遗址中,出土了一组战国时期的青铜镞和青铜叉,它们大抵都是当时所用的渔猎工具。镞长65厘米,两翼尾间距为65厘米,呈等腰三角形,銎为椭圆形,有脊,中空,宽翼,表面粗糙。叉共4件,最大的一件通长88厘米,状如“”,侧刃有倒刺,刃身为柱体,有短尾,可置柄杆。如前所述,在普安铜鼓山遗址中,有石范,有灶,有坩埚,有铜渣,当是本地制造。属于工具一类的,还有铜锄和铜臼杵。可乐西汉墓中出土一件铜锄,通长154厘米,刃宽85厘米,呈长条形,銎孔呈半圆,两侧有钉孔一个,正面中脊隆起,前端分为两脊,刃部平直微上翘,这种长方形的铜锄在云南多有发现。可乐还出土了一套铜臼杵。臼高169厘米,口径10厘米,青铜铸造,形制为敛口平沿,深腹,假圈足,腹上饰弦纹三周。杵亦为青铜铸造,长177厘米,直径32厘米,实心实柱状,通体光滑,有使用痕迹。在国内,发现类似的臼杵较多,但配套出土的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