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古入声已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中,其调值与贵州话的差异较大,如下表所示:
调类地区阴 平阳 平上 声去 声调值调型调值调型调值调型调值调型北 京55高平35中升214降升51高降黔 北55(大部)
44(小部)高平平调21低降42中降13低升
黔东南33(大部)
44(小部)中平平调21低降42中降35中升黔 南33(大部)
44(小部)中平平调53高降55、
34、
45 较高的
平调或
升调12低升
从上表可知,与普通话相比较,贵州话阴平调值一般较低,只有黔北话读音较高而平;阳平在普通话为升调,而贵州话为降调;因此,贵州话不够响亮高亢。上声在普通话中调值为214,先降后升,语调上给人低婉曲折的美感,而贵州话的上声调值却是降调、平调或升调,语调上较为平直,起伏不大。普通话的去声为51高降调,从音值上的最高音降到最低音,下降幅度大,降速较快,而贵州话却是中、低升调。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四声调值相比有明显差别,普通话的声调丰富多彩,富于变化而有美感,贵州话的调型较单调、音调平直偏低而缺少变化,各调型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句子的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语法的两大手段。贵州话在词序上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一致性,虚词的差异也不大。但词汇方面贵州话有其特殊之处,具体表现在语气词系统、三字格和四字格形容词、叠字名词、复数表达、副词词序等方面,颇具区域性特色。当然,语气词和副词词序也有语法问题。
贵州话的语气词多达二十余个,数量之多,在汉语各方言中是比较突出的。除了普通话有的语气词外,还有若干富有贵州地域特色的方言语气词,如:嘞|le42|、|lo55|、喽|lou42|、啥|se55|或|si55|、倒|tau42|、得|te21|、掺|tsan55|、哈|xa42|或|xa13|、的话|le55xua42|、的些|le55φie55|等等。另外,有一些虽然写成普通话语气词的词形,但读音及所表达的语气是有差异的,例如:呵|a55|或|a21|、的|lei55|或|le55|、
么|me55|、噢|ou55|或|ou13|。这些语气词多可按一定层次叠用,以多重叠用来表达复杂的多重语气,有的竟至五六个语气词叠用,如:哈、噢嘛、得噢嘞、噢倒喽嘛哈、得噢的哈之类。贵州话的语气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同一个词位往往表达多种语气,如上述的“哈”、“呵”、“的”、“噢”等等。
贵州话的形容词三字格、四字格的构成形式,比普通话多而且常用,形象鲜明,表现力强。三字格形容词以后缀叠音形式最为常见,这些叠音成分含有某些表义表情作用,如“活甩甩”中的后缀“甩甩”,“憨痴痴”中的“痴痴”等,有加强词根意义和感情色彩的作用,“甩甩”给人以摇摆不定、随时可能离去的感觉,“痴痴”则表呆板、沉迷之状。有的词缀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模糊,但有的则具有区分词性的作用。四字格形容词有多种结构,常见的有并列、偏正、述宾、述补、主谓、兼语六种类型,以并列结构居多。如:AABB式的“格格涩涩”、“归归一一”,ABAC式的“巴心巴意”、“空手空脚”,ABCB式的“猴抓舞抓”、“鬼?实?”,ABCD式的“滴汤漏水”、“憨吃哑胀”等等。
叠字名词在贵州话中使用频繁,它往往具有区别词性或词义、语义的功能,常常是由单音动词、形容词和量词重叠用字而成。如“盖”、“罩”、
“垫”原为动词,叠字后变为名词“盖盖”、“罩罩”、“垫垫”;“单”、
“空”原为形容词,叠字后变为名词“单单”、“空空”;“把”、“块”原为量词,叠字后变为名词“把把”、“块块”。重叠后的名词,两字的字形、声母、韵母均不变,后一字有的变调,有的不变调,一般是阳平、上声字叠用后不变调,而去声字叠用后一字有的变调、有的不变调。有些叠字名词,不论变调与不变调,都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某些复数形式的特殊表达,使贵州话听起来饶有风味。如“些”、“的些”、“家”等词作复数使用系指某一类别的人,“女人些”指女人们,“娃娃家”指孩子们。“的些”还可后置于句末,有语气词的作用,如“一年级的男生些太贪玩”、“你家的姑娘些很听话”、“快点来吃饭的些”、“女人家要勤快的些”之类的话常常可以听见。此外,贵州话带“得”的述补结构中,有一部分程度补语是程度副词,常用的有“完的”、“遭不住”等,如“脸红得完的”、“穷得遭不住”。现代汉语中补语的句法作用是放在述语之后作补充说明成分,而贵州话作述语的动词则一般是心理动词,如想、喜欢、生气、讨厌、恨、怕等,它们没有相应的否定形式,也不能扩展,这种述补结构的句子在贵州话中很活跃,也是一种习惯的说法[1]。
注解:
[1]《贵州省志·方言志》(未定稿)。
网页编辑:高娃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