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于滇云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有自己久远的传统,为各族人民所世代传承,是该民族社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各民族的发展极不平衡,表现在烹饪技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白、回、彝、哈尼、傣、纳西、壮、布依、水、藏、蒙古、阿昌等族与汉
族长期交往,互相学习,其烹饪技法已形成本民族的风味特色;普米、德昂、傈僳、瑶、苗、景颇、佤、布朗等族由于经济发展较缓慢,其烹饪水平多处于以水传热成熟阶段;拉祜、怒、基诺、独龙等族多处于直接烤、烧而食的阶段。
少数民族菜是当代云南菜的源和流,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取料广泛。居住湖泊、河流、溪边的民族擅长捕捉鱼、虾、螺及海河生长的可食植物,如傣族的青苔、白族的海菜;居住在坝区的民族擅长制作奶酪食品,如彝族的乳饼、白族的乳扇;居住在山区的民族擅于狩取山珍野味、野菜、野果和昆虫;居住在亚热带、热带地区的民族擅于种植稻谷和采摘各种野生香料,如香茅草、大芫荽等。
第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烹调技法上也日趋成熟。烤制食物如独龙族的石板粑粑、纳西族的火烤粑粑、傣族的香茅草烤鸡、怒族的烤羊肚、拉祜族和藏族的烤牛肉、基诺族的烤鸡、壮族的火烧野兔肉等,烤时讲究调味、火候和造型;彝族的羊皮煮肉、傣族的石头煮青苔和香竹饭、哈尼族的竹筒叫化鸡、基诺族的竹筒鸡等在当今锅具倍出的年代,显得古朴典雅,风味独特;焐是云南的独有成熟法,如焐洋芋、焐甘薯、焐麂子干巴等;舂也是云南独有的成熟法,如阿昌族的舂南瓜尖、德昂族的舂鱼腥草、景颇族的舂鳝鱼等;熏制食物如哈尼族的熏腊肉、熏干巴等;腌制食物如藏族和纳西族的琵琶肉、回族的腊鹅和牛干巴、纳西族的麻补等。
第三,各族群众为适应自己的口味和嗜酒特点,其宴席有先凉后热,先酒菜、后饭菜,先菜后点,先菜后汤等规格,这整套的宴席程序是云南滇味菜的源泉。
注解:
[1] 《饮食习俗》部分的写作主要参考了以下资料:
云南省饮食服务公司编:《云南烹饪荟萃》,中国食品出版社1988年版;
郑晓云:《傣族的饮食文化》,载王懿之、杨世光编:《贝叶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王锡龄编著:《中华风情大观》第三集、第四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余嘉华等编著:《云南风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云南日报》新闻研究所编:《云南,可爱的地方》,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赵廷光主编:《云南风采》,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段金禄主编:《云南民族风情旅游》,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王镒编著:《云南揽胜》,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龚正嘉编著:《云南旅游》,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尹明举、施立卓等编著:《大理风情录》,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德宏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委编:《西双版纳风情奇趣录》,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思想战线》编辑部编:《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1981年版。
网页编辑: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