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山,又称碧罗山,自北而南经保山一带而下。自保山以下逐渐展开,地势渐低,分布着峡谷盆地,怒江及澜沧江支流委曲其间。山高达海拔6400米,下至1500
米,盆地多在海拔1200~1000米之间,河谷仅为海拔500~400米,高差悬殊,延至缅甸与泰国境内,形成暹罗(今泰国)与马来亚陆地山系的基干。
云岭山系,至丽江为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其最高峰,达5000米以上,南为点苍山,红河发源于此。其下的哀牢山,是红河与澜沧江的分水岭,山高在海拔3500米以下,盆地在海拔1500~1300米之间,河谷降至海拔500米。澜沧江下游,东为老挝,西为缅甸的孟艮地区和泰国北部。哀牢一山,南展还为安南(越南)地[2]。
总之,云南山脉与东南亚大陆山地形成折扇状分布,山势北高南低,愈下愈缓,山脉间距离,北挤南展,渐次舒展。
就其水系而论,几乎中南半岛全部大河,均发源于中国西南,经由云南伸向半岛。云南北高南低的地势,使其水系,除南盘江之外,均发祥于青藏高原及其南沿的横断山滇西纵谷区,其干流在滇西北时,呈南北流动,特别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河与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比肩南下,一山一川相互挟持,它们之间相距最近处仅76千米,但到北纬25°附近,突然散开:金沙江东流奔驰于山谷,纳南北诸水,一泻千里,注入东海;怒江继续咆哮南奔,于缅甸毛淡棉附近汇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湾;澜沧江至保山东部转向西南蜿蜒而下,流经缅甸、泰国、老挝、越南,进入太平洋;加上发源于大理祥云县的红河,一路南流于越南北部注入北部湾;发源于曲靖的南盘江向东南流,经广西、广东而入海;怒江以西的大盈江、龙川诸水,入于伊洛瓦底江,直贯缅甸南北,汇于印度洋。
流经云南的大河在云南境内因山高谷深,河水汹涌,少有舟楫之利。但是它们的下游,河床渐广,利于通航。伊落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纵贯缅甸南北,是缅甸南北交通或与云南交往的主要动脉;澜沧江自云南出境后称湄公河,蜿蜒流淌,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注入太平洋,它一江连六国,是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纽带;红河自云南南下流经越南北部进入北部湾。这些河流的水道河谷基本上与云南及东南亚各民族先民开辟的交通线走向一致,河谷自然成为天然通道。红河从两千多年前起就担负着云南与越南乃至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重任。唐宋以前,南方丝绸之路是经过伊洛瓦底江上游与印度发生联系的。元明清以后,云南把伊洛瓦底江航道当做自己的又一出海通道,顺伊洛瓦底江而下,从仰光出海可达阿拉伯半岛及欧美各地,因此,沿江城镇遍布滇云商贾和云南人开的店铺。典型的高山型河流怒江虽无通航的条件,但其河谷也是云南南下道路取向的依据,唐代的“青木香山路”便到达了它的出海口。而今天最具发展潜力的澜沧江——湄公河,似一条红线把沿江各国各民族贯穿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云南优越的地理区位以及与内地、东南亚国家地理亲缘关系,使这片沟壑纵横,高山阻隔,远离古代文明中心而貌似闭塞的内陆地区,凭藉它那独特的帚状水系和倒擎天下的形势,通过云南先民为冲破闭塞所进行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南方丝绸之路,从而使云南不仅成为世界两大文明交往的大陆桥,也成为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汇地。这也许就是滇云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解:
[1]参见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第13页。
[2]参见秦钦峙、龙永春等编著《云南与东南亚》,云南与东南亚编辑委员会1991年印。《云南人文地理》,佚名著,李学忠、李荣高整理,《云南省志林业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办公室编,第9页。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