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文化大系研究
新疆草原文化区域系统研究


阚耀平

  新疆草原文化是西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代西域地区游牧民族创造的一种游牧文化,属于中国古代两大文化类型之一1。本文的研究区域为现代新疆辖区内的西域草原,特别天山山脉及其以北的地区,即新疆草原文化区。这里的古代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历

史岁月中从事的生产活动及本身的生活习惯等互相交织,形成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游牧文化。

新疆草原文化的民族文化序列

  从目前所知的历史资料和考古资料中得知,古代新疆草原文化区内,先后有大小几十个游牧民族如原始土著、塞种、大月氏、乌孙、呼揭、姑师、匈奴、高车、丁零、鲜卑、柔然、突厥、西辽、铁勒、回鹘、吐蕃、蒙古、哈萨克等民族活动于此,有些民族势力强大,活动时间长,范围广,形成新疆草原文化中民族文化的基本框架。   

  原始土著、塞种、乌孙、匈奴、突厥、蒙古及哈萨克族,这些民族的游牧生活或生产活动,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新疆草原文化中的主体民族。另一些民族由于部落相对较小,活动范围狭窄,时间较短等诸因素,形成次一级的草原文化民族因子。如姑师、高车、丁零等民族。再一类的游牧民族恰似匆匆过客,在草原文化区仅留下短暂的一瞥,就似流星般消失。如迁徙中的大月氏族和唐代侵入北庭都护府的吐蕃族。除此之外,从西汉拓展西域以来,汉族及汉文化始终对新疆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原始土著文化   

  原始土著指生活在距今3000年以前的当地民族。这些民族无史料记载,通过考古发掘得知,这一时期的民族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居住在天山南北的低山丘陵地带、山间盆地、河谷两岸和罗布淖尔地区。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从出土的铜镜、耳环、扣、珠、环等青铜器装饰物看,人们已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

  (二)塞种文化   

  塞种,波斯文献中称“萨迦”,主要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至战国时期。塞种的生活范围应该是以天山西部的伊犁河流域为核心,东延至乌鲁木齐一带,南至帕米尔高原,北达阿尔泰山脉之广阔的范围之内2。从阿拉沟墓葬出土的文物看,出土大量的金、银、铜、铁、陶、木、牛骨、羊骨等文物,说明墓主十分富有,而金、银、铜器皿均有不同动物的造型图案以及大量的羊、牛陪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塞种的经济生活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这与《汉书》记载的塞种“因畜随水草……”的游牧经济生活相同。且塞种人已会制作和使用游牧所需的毡房3

  (三)乌孙文化   

  乌孙于公元前160年从河西走廊迁往伊犁河流域。不久,成为西域诸国中最大的一个邦国。也是当时活动于北疆草原上的主体民族。并且与汉朝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乌孙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孙国的情况为:“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汉细君公主远嫁给乌孙王为妻,她在《黄鹄歌》中描写乌孙的日常生活为“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以上资料说明乌孙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以游牧的畜牧业为主。同时,乌孙还出现了金属冶炼、陶器制造、毛纺织、骨角物加工等种类的手工业生产。 

  (四)匈奴文化   

  匈奴是汉代活跃于北方漠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常举兵南下,拢掠中原农耕民众。同时,匈奴右部活动于西域,西域诸国皆俯首称臣。其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盐铁论》中描绘匈奴游牧生活的特点:“因水草为仓廪,随水草甘水而驱牧”。《汉书·匈奴传》言:“其俗,宽则随畜田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习攻战以侵伐,其本性也”。公元前71年,乌孙与汉配合,一举攻破匈奴,俘获匈奴马、牛、羊、骆驼、驴等70余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匈奴在西域畜牧业的旺盛。

  (五) 突厥文化   

  突厥族主要活动在天山以北的地区,虽活动时间短,但对新疆草原文化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突厥语成为后来许多游牧民族语言的源泉。11世纪成书的《突厥语大词典》和《福乐智慧》两书,反映了其语言特点。现在全世界操突厥语系的国家和民族有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阿塞拜疆、伊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我国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等民族4。其次,突厥人的墓葬形式——石堆墓是草原上游牧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墓葬之一,成为后来游牧民族流行的墓葬形式之一。

  (六)蒙古文化   

  蒙古族13世纪初~18世纪,一直是新疆草原文化区中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由于他们统治的时间长,范围广,对新疆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蒙古族如今仍是草原文化区域内活跃的民族,如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布克赛尔等地均为蒙古族的聚集区。蒙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各方面对其他游牧民族都有影响,是新疆草原文化区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七)哈萨克文化   

  哈萨克族是如今新疆草原上仍然广泛分布的草原民族,  占新疆山区90%左右的牧场。中国境内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布最多,国外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哈萨克族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畜牧业,是现在新疆草原上占主体的游牧民族之一。它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语言、住房、饮食、服饰、节庆与礼俗、文娱体育活动、家庭、丧葬、草原文学艺术等方面均具特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草原民族文化。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