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产与社会文化
一种社会物质生产,以及相关的特定气候和地理条件,可以造就从事这一种社会物质生产的民族,造就这一民族的气质,形成这一民族的追求,形成这一民族的社会习俗和文化。
对于农耕民族,土地就意味着财富,占有土地就是占有财富。因此,占有更多的土地,便是农耕民族一生的渴望。在中国历史上,为了占有土地,出现过激烈的土地兼并:为了占有土地,即使做了高官,成了富贾,也要返乡买田置地,建立田庄。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理想和追求,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点。
然而,对于游牧民族,更多追求的是牧群,为着牧群去选择水草,为着牧群而迁流动。因为牧群是游牧民族的财富,是游牧民族的衣食之源。每一个游牧民族都希望有朝一日拥有整个草原的牧群,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天下的牧主。
农耕民族在农作物生长的时节,有较多的空暇,加上农耕经济能提供较为稳定和丰富的食物,农耕民族的生活就显得轻松和悠闲,可以有时间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农耕民族密切的地缘关系,又使人际间的接触与交往更为频繁和深入。随着人们交往关系的发展和规范化,就形成具有体系性的礼俗。这种植根于农耕经济的礼俗,在中国古代便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礼仪。与农耕民族不同的是,游牧民族所从事的生产是一种以水草为根本、带有流动性的生产,即使在生产的空闲季节,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常常因为水草的远离而天各一方。因而,游牧民族的交往稀疏而情深,简洁而意重,而且没有农耕民族那样的繁文缛节。
农耕是一种不需要付出剧烈体力的劳动生产活动,不论青、壮、老年人都能参与其事,而且老年人长期积累的劳作经验,在青年人的农耕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老年人在农耕民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农耕民族对老年人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幼小无知到长大成人都目睹父辈起早贪黑的农耕民族,将孝敬老人作为民族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道德伦理。
而对于游牧民族,参与生产需要强健的身体,且骑射更是只有青壮年才能信任。于是,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为了保证生产的需要,在食物的分配上“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为了保证种族的繁衍和强盛,在婚姻上实行“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习俗。这样的婚姻习俗,对于农耕民族近乎于大逆不道,而对于游牧民族,则是保证种族不衰的重要措施。
万物周载的土地给了农耕民族以衣食,成了农耕民族的终生依赖。因此,农耕民族对于土地有着特殊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们看来,土地给予他们衣食,是他们的生命所在,也将是他们最终的归宿。在百年之后,只有将尸骨埋入土地,才感到得以安稳。“入土为安”是农耕民族的最终宿愿。而对于游牧民族,更为崇敬的乃是草原,因为只有草原才奉给他们肥壮的牛羊。游牧民族魂系草原,认为百年后的尸骨只有返回草原,才重得其乐。
据考古的发掘与研究,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制造精湛的手工艺品。然而,游牧民族的手工艺品的制作,始终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性行业,整个游牧民族的经济,仍然是单一内容的游牧生产。对于游牧民族,牧畜就是民族全部的生产和生活内容,以穹庐为室,以毛毡为墙,以肉为食,以酒为浆,衣毛皮。与之相比较,农耕民族的经济内容就丰富得多,除了种植五谷以外,还种植瓜果蔬菜,种植棉麻,还纺纱织布,制陶烧瓷。于是,中国历史上散居于西北部和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都十分迫切地要与居住于中原的农耕民族进行物资交流,或寻求和亲,或寻求互市,或委族称臣,以获得生活资料的补充。
中国古代历史上,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寻求联系,表明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有所依赖,表明西北部和北部对中原有所依赖。这种依赖意识的强弱,以及获得回报的多少,就决定了这两个地区对中原的和平与战争关系。一旦依赖落空,居处西北部和北部游牧民族就要发起对中原王朝的劫掠,发起对中原王朝的战争。就实质而论,中国历史上周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是游牧与农耕两种不同类型社会经济的碰撞,是两种不同社会文化的碰撞。
游牧生产造就了游牧民族善于骑射的天赋,农耕经济造就了农耕民族生活的安逸。农耕民族的安逸性,就每每使马背上的民族易得其手。但是,游牧经济是一种流动型经济。流动型的游牧经济带有不稳定性,就使游牧民族不能长久地维持所获得的统治政权,也不能长久地巩固获得的统治地位。所以,中国的历史上,游牧民族在取得对中原王朝战争的胜利之后,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需要将游牧经济融入农耕经济之中,形成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如若游牧民族不是迅速地将其经济融入并执掌攻略地的经济权柄,不能有稳定性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建立的帝国就会朝立夕解。
游牧民族要执掌迁徙地或攻略地的经济,要管理好攻略地的社会,就势必要放弃传统的游牧经济,甚至要放弃原有的游牧制度和文化。蒙古之元与满族之清两大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到,元清两朝在建立之初,习惯于游牧生活的部落贵族都在逐渐地放弃传统的游牧生活,建造起自己的农耕田庄;习惯于游牧生活部落首领一开朝就沿用汉、唐、明历代中原王朝之制。所以,元清两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实际上就是原有中原农耕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元清两朝政权的巩固,实际上也是原有王朝政权的巩固。游牧民族推翻了一个旧的封建王朝,实际上建立的仍然是这个旧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