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会有人认为,造成北方文化不断从头开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民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即进入中原,原来他们生活的北方地区又由边疆地区的落后民族所填充,因而导致了当地文化的落后,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北方文化的发展也就不断地从头开始。毫无疑问,北方民族发展到比较先进时即进入中原,但
他们迁入中原时,不可能全部迁入,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原地,这些留在原地的民族应该保留原来的文化发展水平。况且,人员流动总是双向的,既有北方民族迁入中原者,也有中原人民向北方迁移者。自从战国时期的燕国秦开北击东胡以后,就有不少中原人不断北迁,这些中原人都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他们来到北方,只能促进北方文化的发展,不会把北方文化拉向倒退。至于从边疆地区重新迁入的落后民族,倒可以在一定时期将当地文化拉向倒退,但也不可能总是退回到原始社会。我们在研究北方文化时,应该注意北方文化发展的基础,除了上面所叙述的“人”这一生产力主导方面的基础以外,还要注意当地“物”的基础。北方文化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已经发展为狩猎、畜牧和农业相结合的文化,其中,农耕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原地区。后来,这一地区畜牧文化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农耕文化也不应该中断,这种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经济,应该有一定的继承性。因此,
我们在研究北方文化时,一定要注意北方民族发展的序列性和经济基础的继承性,不要割断北方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把北方文化估计得太低。
关于中国古代北方统一对全国大统一的作用问题
中国古代北方文化博大精深,对促进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论题很有意义,但限于篇幅,本文不想展开论述,容日后另文述及。这里只想论述一下中国古代北方的统一对全国大统一的作用问题。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北方的局部统一和来自北方的大统一。如秦末汉初匈奴冒顿统一北方、东汉时期鲜卑檀石槐统一北方、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北周统一北方、突厥木杆可汗统一北方、唐末五代时期契丹统一北方、北宋末年女真统一北方、南宋末年蒙古统一北方等等。这些统一,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牢固,都为中国的大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冒顿单于统一北方、檀石槐统一北方、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北魏统一北方、北周统一北方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契丹族统一北方为后来女真族进一步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女真族统一北方又为元朝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最终确立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基础及其格局。
来自北方的每一次局部统一,都将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统一的过程中,各族人民之间虽然有矛盾、有斗争,但统一以后,共同的生存空间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逐渐消除了民族隔阂,夷平民族界垒,互相通婚,共同生产,逐渐融合到一起,这对后来的全国大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北方的每一次局部统一,也是文化方面的重新整合。通过统一,北方各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交流,民族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吸收,采长补短,文化方面的一致性逐渐增强,这就为后来的大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北方的每一次局部统一,都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飞跃。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中互相影响,采长补短,逐步形成农、牧、副、猎并举的经济格局。在共同的经济生活中,北方各族的经济逐渐走向一致,并向中原经济靠近,这就为后来全国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北方的每一次局部统一以及来自北方的大统一,都把北部边疆建成自己的内地,不断开发,使北部疆域逐步扩大,这是任何来自中原和南方的统一所无法比拟的。北方的统一,逐步将北方辽阔的土地和人民变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随着统一的发展日益强化和坚固,成为任何力量也无法分裂的势力,这对于巩固我国的边疆地区是有贡献的。又由于北方的统一逐步扩大,逐步进入中原,与中原的交往日益频繁、紧密,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内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使北方各族再也无法与中原各族分开了,最终促使全国大统一的实现。
总之,北方的统一,无论是从经济、文化,还是民族融合、民族心理素质等方面看,都为全国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我们的国家没有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因此,北方的统一对全国的大统一及其巩固统一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来源:《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二辑》 (经内蒙古社科院授权)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