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论中国古代北方文化是指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的文化,包括东北地区、北方草原地区、西北草原地区三个子系区域的文化。
近年来,随着北方考古的不断发现,中国古代北方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长
足的发展与进步,原来许多未被人们认知的事物开始被人们逐渐认识,原来的一些传统观点也逐渐被刷新。然而,由于中国古代北方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研究课题,以及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一些未被人们认识和认识不清的问题,诸如,北方文化及其文明的起源问题、北方文化发展序列及其继承问题、北方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认识。笔者才疏学浅,无力解决上述这些重大课题,只想就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作为引玉之砖,以期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文化与文明的起源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惟一地区。后来,长江流域也发现了大量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特别是近年来北方地区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文明时代的文化遗存,诸如辽宁营口的“金牛山人”、内蒙古敖汉旗宝国吐乡的“兴隆洼文化”、辽宁沈阳的“新乐文化”、以最早发现于赤峰红山而命名的“红山文化”以及以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命名的“夏家店文化”等,都是轰动世界的重要文化。这些文化的发现,使人们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华文化一元论”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开始对中华文化和文明起源问题重新进行审视,逐步认识到北方地区也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北方文明是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以外的第三大文明。这种中华文化和文明起源的多元论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学界同仁的普遍认识。
确实,兴隆洼文化椭圆壕沟环卫的130多座房屋、小河沿文化陶罐上的刻划符号、红山文化的女神庙和大型祭坛、夏家店文化的祭祀遗址和近百座石城等,无一不显示着中国古代北方文明的诞生和繁荣。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代北方文明不亚于同时代的中原文明,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古代的北方文明完全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文明,属于中华文明的另一系统。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否认北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联系和影响,实际上,北方文明也是以北方文化为主吸收中原文化和中亚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如赤峰北部阿旗出土的红山文化彩陶罐,绘有来自中原的玫瑰花,来自中亚大陆的菱形方格纹和红山本土的龙纹三种图案,说明北方文化也是各族文化交融的产物。虽然如此,中国古代北方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仍然可以独树一帜,她有着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无法取代的特点和特征,不可以轻视,对其发展水平也不能低估。
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文化发展序列及其继承问题
根据目前考古学和历史学、民族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北方文化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序列,早在旧石器、新石器和夏、商、西周时期,北方文化即有金牛山人、翁牛特旗上窑古人类遗址、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新乐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等。之后,又有匈奴文化、东胡文化、肃慎系民族文化等等。
匈奴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威震北方,在融合北方各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匈奴文化。东汉时期,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东汉打败以后,一部分南下依附于汉朝,一部分留在当地与鲜卑人融合在一起,一部分西迁。此后,匈奴人除了在魏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个别政权以外,逐渐走向衰落,除了其中一支发展为突厥以外,大部分融入汉族之中。
东胡族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被匈奴冒顿打败以后,一支退保乌桓山,遂改称乌桓;一支退保鲜卑山,因名鲜卑。
乌桓一度臣服于匈奴,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乌桓附汉,逐步迁入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后来,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乌桓结成联盟,史称“三郡乌桓”。三郡乌桓于207年被曹操打败,除了少部分加入鲜卑以外,大部分融入汉族之中。
鲜卑族在东汉打败北匈奴以后,逐步占据原来匈奴控制地区。檀石槐继任为鲜卑首领以后,统一鲜卑各部,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鲜卑各部大联盟。檀石槐死后,鲜卑族内部矛盾激化,逐渐分裂为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部鲜卑、拓跋鲜卑等。其中,慕容鲜卑势力发展较快,灭亡了段部鲜卑,打败了宇文鲜卑,在十六国时期曾经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政权,后裔除了融入汉族以外,还有一支发展为吐谷浑。拓跋鲜卑先后建立代、北魏等政权,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成为隋朝的前身。宇文鲜卑被慕容鲜卑打败以后,一部分退到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分裂为契丹和库莫奚,后来,契丹曾建立强大的辽政权。源于鲜卑族中的室韦,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分为许多部,其中,蒙兀室韦在12世纪以后发展为蒙古族,曾建立强大的元政权。元朝灭亡以后,又有蒙古族的北元政权,蒙古族逐渐分裂为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到了清朝,蒙古族又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
先秦时期的肃慎族,在两汉时期改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时期改为。隋唐时期的分成许多部,其中,粟末曾经建立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政权。黑水在五代时改称女真,受辽朝控制,辽朝将一部分女真人迁到辽河以南,后来称“熟女真”,留在长白山、黑龙江之地的女真人称“生女真”。后来,生女真建立了强大的金政权。金朝灭亡以后,进入中原的女真人逐渐与汉人融合到一起,留居东北的女真人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到了明朝末年,女真人分裂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个部分,其中,建州女真势力发展迅速,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强大的清王朝,同时改女真族名为满族,成为满族发展的最辉煌时期。
此外,在北方民族中,还有属于貊族系的扶余和高句丽,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北方民族发展虽然已形成序列,但长期以来,人们经常割断这一发展序列,在研究和讲授每个朝代的断代史时,忽视北方文化发展的继承性,总认为各个断代时期的北方民族都是从原始社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比如,人们一般认为东胡族在我国秦汉时期已经迈入阶级社会门槛,但在讲述东胡族分裂的乌桓和鲜卑时,仍然认为乌桓和鲜卑处于原始社会,并一步一步发展而来;认为鲜卑族在檀石槐联盟时期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但在叙述檀石槐联盟后来分裂的慕容鲜卑和宇文鲜卑时,仍然退回到原始社会,重新一步一步发展而来;认为宇文鲜卑后来进入阶级社会,但在叙述宇文鲜卑后裔建立了辽政权的契丹时,又退回到原始社会重新开始;虽然认为室韦在南北朝后期向阶级社会过渡,但在讲述蒙古族的起源时,又从原始社会开始;蒙古族在元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但在讲述明清时期的瓦剌、鞑靼、兀良哈、漠南、漠北、漠西等蒙古时,又退回到原始社会,重新开始。对东北地区肃慎系民族的估计也是这样,虽然认为黑水、粟末建立的渤海政权等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但在叙述建立金政权的女真族时,仍然从原始社会开始;虽然认为金朝女真族已经封建化,但在讲述明朝女真族时,仍然让他们退回到原始社会,再重新一步一步走过来。这种割断民族发展序列,按照各个断代时期重新评价北方文化发展水平,似乎对北方文化的发展水平估计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