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都创造出了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灿烂文化。长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同样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草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阿勒泰草原文化作一点简要的介绍和肤浅的论述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新疆阿勒泰地区概况
阿勒泰地区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1.7万平方公里,东西宽402公里 ,南北长464公里 。西部与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与俄罗斯、东部与蒙古接壤,边境线长1145公里 。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西南部与塔城地区相邻。
阿尔泰山是亚洲著名的山脉之一,山脉总长2000公里
,在我国境内长800公里
,是风景优美、自然环境未受破坏的富饶地区。在新疆发现的118种矿产中,阿勒泰地区占有77种,其中贵金属有金、银、镍、铝、锌、钴、钼、钨、锡等。阿尔泰山以盛产黄金被誉为“金山”。
阿勒泰地区可利用土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73.3%。森林面积占新疆森林总面积的35.2%。全区有大小56条河流,水力资源在新疆居第二位。
阿勒泰地区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浩渺的湖泊,清澈的河流,适宜的气候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优良的自然环境。生活在高山林区和沙漠的野生动物有34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马鹿、河狸、紫貂、黄鼬、水獭、猞猁、兔孙、雪豹、狸猫、棕熊、黑熊、鹅喉羚羊、狐狸、沙狐、盘羊、野驴、野马。有禽类100余种,鱼类20余种。
阿勒泰地区历史沿革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这里居住过从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迁移来的塞种人。在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朝时期,这里居住过克烈依、乃曼、孔尔阿特、灭尔克特、加拉依尔部落。
13世纪初,阿勒泰的克烈依,乃曼汗国被成吉思汗所破后向西迁移。克烈依在1202年被蒙古人击败,不愿归顺成吉思汗的部分克烈依迁到相邻的乃曼部落,居住在阿尔泰山西段南麓斋桑湖到鄂毕河之间的地区,以及额尔齐斯河南流域。1204年成吉思汗击败乃曼汗后,乃曼向西迁移。在此后4个世纪,卫拉特(杜尔伯特、吐尔扈特、和硕特、厄鲁特、扎哈沁)占居阿勒泰。1757年在加尼别克(克烈依)英雄的带领下,阿巴克克烈依部落重返故乡阿勒泰。对此,有位阿勒泰诗人孜亚·马米曾写道:阿勒泰居住着阿巴克克烈依,它从三个玉兹分离出来,在乾隆二十二年。
清乾隆年间,阿勒泰居住着哈萨克、卫拉特(扎哈沁、杜尔伯特、和硕特、新吐尔扈特、明阿特)、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淖尔乌梁海。这时阿勒泰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从地域上说:东面为乌里雅苏台所属扎萨克图汗与唐努乌梁海,西南以额尔齐斯河与塔尔巴哈台为界。阿勒泰属科布多参赞大臣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同治六年(1867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塔尔巴哈台办事大臣兼管阿勒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阿勒泰区,直属清廷理藩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初年阿勒泰作为特别区隶属北京中央政府,设办事长官。1919年阿勒泰划归新疆省,置阿山道。
三区革命胜利后,1945年9月至1946年7月隶属伊犁特别区。1946年7月改为新疆联合政府阿山行政区。建国后,隶属新疆省人民政府(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4年改隶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现本地区有六县一市(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八镇四十二乡,两个农场、两个牧场。此外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可可托海矿务局,阿勒泰矿,地质706队,新疆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自治区林业厅阿山林业局,新疆民航局阿勒泰地区民航管理站。阿勒泰地区有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回等31个民族,全区总人口588320人(1993年统计),其中哈萨克族人口269000人,占总人口的50.1%。
阿勒泰古代草原文化
自古以来在阿勒泰生活过的部落、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存。如哈巴河县布列孜克河出山口哈拉乌格尔村西部叫“鹰窝”的山洞彩绘壁画,画面极为丰富,有各种姿态的裸体人群,各种动物图案,有些奇怪的图形至今还是不解之谜。据分析,这个岩画群可能是原始社会的产物。1989年阿勒泰地区文物普查时在哈巴河县齐勒哈仁发现一处细石器遗址,其中有石核、石箭镞、刮削器等,根据这些石器的制作技术,石料发现地点的生态环境,专家们判定这些石器属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壁画群和石器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阿勒泰地区古代人类活动的珍贵资料,使它的历史更加提前。
中国境内阿尔泰山脉发现了大量的岩画群和岩窟壁画,分布十分广阔,东起与蒙古国接壤的青河县、西至阿尔泰山南麓,都有丰富的岩画群。内容有原始社会裸体人群群居图、古代游牧民战争图案,生动地表现了古代游牧民生活,是珍贵的考古资料。
阿勒泰岩画可分岩刻画和岩绘画两种,岩刻画是用石器和金属工具在岩石的平面雕凿而成,上面有牛、羊、马、驼、鹿等动物图案,各种符号、标记,有放牧、狩猎、舞蹈和车辆图等。各种图像多为平面单线条构图,岩绘画主要在岩窟的石壁上用彩色绘成,大多是赭红色,也有白色。
阿勒泰岩画包括从原始社会岩窟绘画到石器时代的岩刻画,也有明清时期的岩画。最早属中、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有岩画发展鼎盛时期的匈奴岩画和突厥岩画,也有岩画衰退时期的明清岩画。
分布广阔的阿勒泰岩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岩画丰富的国家之一。阿勒泰岩画与中国北部的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组成中国西部草原岩画带,并与日本(北部)、北美、北欧岩画组成北半球岩画带。
在辽阔的阿勒泰草原至今发现了大小130处古墓葬。大多是石棺墓群,个别也有独墓。最大的石墓在青河县什巴尔库勒,墓高20米 ,圆墓地直径33米 ,石圈墙直径200米 。最小的石墓稍稍露出地面,长宽只有2~3米 。
在阿勒泰地区发现了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箭镞、石核等细石器。阿勒泰草原有许多石雕人像。石像主要立在水草丰茂的平坦地带,或者山间石堆墓前,有的立在四周空旷的平地。石像高度不一致,有的高3米
多,有的高30~40厘米。据其特征可分为五类:1.圆柱形,形似圆柱高约一米
半左右。2.人头形,主要是雕刻出人的头部,眼、鼻、嘴较明显,高约40~50厘米。3.动作形,这种像是全身像,有头部,有衣饰,腰系宽带,悬有刀和剑,手持杯碗。4.行礼形,石像头部雕刻明显,张开右手五指,放置胸前,呈行礼状。个别石像有服饰戴帽,形象栩栩如生。5.彩色石像,此类像在雕刻后着色,非常美观,至今发现一尊(现在自治区博物馆)。石像中有一部分可能是突厥可汗时期传统文化遗存。
在阿勒泰地区发现了各种铜币,铜、铜镜、铜像、铜刀、铜碗、铜杯等铜器,较早属战国时期,近期的属明、清年间的制品。此外还出土了一些锁子甲、刀、矛、犁等近代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