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北方文化与草原文明
北亚的游牧骑马文化



[日]藤川繁彦 高浜秀 林俊雄 雪宏一

  从蒙古高原到多瑙河下游连绵不断的欧亚草原地带,直到近代一直是游牧民族活跃的舞台。游牧民族把羊、山羊、马、牛、骆驼等驯化为家畜,并在学会骑马技术和管理家畜群的同时,经历了无数次由冬季营地到夏季营地的季节性迁徙,从而创造了独特的游牧骑马文化。他们与南部的农耕定居

民族及北部的森林狩猎民族进行交易,或进行战争,甚至曾统领相邻部族组成过强有力的部族联盟性质的国家。古代以勇敢驰名于蒙古高原的匈奴、中亚的塞卡、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以及中世纪初期的突厥等,都是该民族共同体中的佼佼者,其特有的动物纹饰和颇具特色的武器、石人等,竟跨越时代延续下去,从而构成了相互类似的文化系列。

  这一草原地带东部的南西伯利亚是最早发现游牧骑马文化遗迹的区域之一。18世纪前半叶,已有文献记载这方面的情况,19世纪后半叶则正式开始进行学术调查,20世纪初,位于叶尼塞河中游的米奴辛斯克盆地奠定了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诸文化的研究基础,从而形成了当今草原地带考古学研究的中心。与此同时,对邻近的鄂毕河上中游、阿尔泰、图瓦、贝加尔湖东南岸等地也进行了调查,并发掘了巴泽雷克古墓群等,致使游牧骑马文化的研究出现了飞跃的进展。

畜牧文化的形成与变迁

  以米奴辛斯克为中心的南西伯利亚,在游牧骑马文化形成以前,理所当然曾诞生过以畜牧为主体的诸文化。

  米奴辛斯克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尤其应做世界性介绍,因为作为草原地带东西方的中心点,它曾给文化交流史专家提供了很多资料。目前,关于畜牧文化的摇篮期,一般认为是以阿凡纳谢沃(公元前3000年中叶至末叶)、奥库涅夫(公元前2000年上半叶)、安德罗诺沃(公元前2000年中叶)为顺序而进行文化交替,其初期阶段就已经进入了铜或青铜器时代。在上述各文化遗迹中,几乎没有发现遗址,所以研究也只能以墓葬为中心进行。阿凡纳谢沃文化的墓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方形或椭圆形的墓穴周围用板石砌成石垣,另一种则只是用石块堆积。出土的铜制品中有针、锥、小刀形薄铜片,还有线状、小板状装饰品和木制容器上的饰件。虽然也有金、银耳环等饰物出土,但是,实用利器仍然依赖于石制品和骨角制品。墓葬中出土的动物遗骨除羊、牛、马以外,还有鹿类野生动物以及鸟、鱼类等,而且还出土了石镞或骨角镞和石刮刀等,可见当时曾进行过狩猎。阿凡纳谢沃人属欧罗巴人种,至于其畜牧及其使用的金属器则存在着当地起源说和外地传入说两种意见。奥库涅夫文化的墓葬与阿凡纳谢沃文化的墓葬有异,墓葬石垣平面呈方形,墓穴用石板砌成箱形石棺。

  奥库涅夫文化与阿凡纳谢沃文化在文化性质方面差异较大。与其说奥库涅夫文化是以包括捕捞业在内的狩猎业为主体,基本不依靠畜牧业,不如说该文化中新石器文化因素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实际上奥库涅夫文化墓葬出土极少的羊、牛、马遗骨和较多的熊、狼、麋、鹿、黑豹、狐等野生动物遗骨,而且还有用野生动物牙齿制作的护符、饰物和颇具特色的石像及其他石雕作品,另外,还有较多的石镞和鱼镖。这些情况都说明:奥库涅夫人被认为属于蒙古人种。   

  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墓葬有多种形制。因而被认为带有早期葬制方面的特征,其中石垣相互接衔者也较多。该文化的畜牧经济已处于定居阶段,以饲养牛、羊为主,也饲养马和山羊。鹿类骨骼也有出土,但也有人认为这类狩猎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制作骨角器的原料。

  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分布地域:东起米奴辛斯克,西到乌拉尔,南起土耳其斯坦,北达森林草原地带,被认为是这一广阔区域内的畜牧农耕文化。这一时期,也出土了较多的铸模、斧、剑、枪头、刀等实用利器和手镯,喇叭形耳环等装饰品,显示了熟练的青铜冶金技术。安德罗诺沃人被认为属于欧罗巴人种。在西伯利亚至今尚未发现农耕方面的确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