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北方文化与草原文明
游牧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对游牧文化的总评估

项英杰等

游牧文化逐渐衰落的缘由

  近代以来,游牧世界在收缩,游牧国家在减少,以游牧生产为主的牧民在蜕变,游牧业在下降为生产附庸。总之,游牧文化日渐式微,日渐衰落。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一)经济情况的巨变

  首先是牧场缩小了。游牧生产技术长期停滞不前,保守落后,游牧业收益少,无力扩大再生产,无力改革生产工具及生产方式。因而,过去亚欧大陆的大草原,逐渐被开辟成为农田、工场或矿场。游牧生产基地,日益萎缩。游牧部落,日渐衰落,甚至消失。残存的游牧地区、牧场大部成不毛之地,生存条件困难。

  世界向工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古老的农耕世界,逐渐实现农业机械化,牧业也必须向牧业工业化道路迈进。部分游牧地区已改造成为农耕或工业地区,牧业已经消亡;部分牧区发展了工矿业,牧业比重日益下降;部分牧区建立了大牧场,发展了机械化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出现一片崭新的面貌。

  (二)政治格局的改观

  在游牧部落中,牧民以氏族、家族为纽带团结在一起,受部落、部落联盟、汗国的管辖,过分散经营、集中放牧的有组织的生活,共御外侮,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使生产与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汗国瓦解,部落联盟衰落,政治上的维系丧失,游牧世界自不免趋向没落。

  游牧汗国的灭亡,使游牧世界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过去游牧民可以任意逐水草而放牧,这种权利已丧失殆尽,控制中介贸易的权利也已丧亡,长期以来游牧汗国以商补牧,商牧相济的格局,亦随之瓦解。

  新航路开辟后,海上交通日趋发达,亚欧大陆上的草原商路,自然失去其价值。工业革命最先出现在农耕世界,各国工业化以后,地处偏远的游牧地区,亦难免日趋衰落。

  (三)意识形态的革新

  游牧人迁徙频仍,其文化建设,无重点,无规则,牧场转移,设施中断,在意识形态上难于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而是随兴而作,随遇而安。

  游牧经济基础脆弱,其文化基础松散。游牧人的宗教信仰,皈依无常;龙庭建筑,随地改易;雕刻绘画,随时改换;心理状态,飘忽不定。其文化受外来影响较强,文化建树难见成效亦难持久。

  欧洲自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以后,西欧文化似乎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加上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殖民狂潮,工业文化不但打击了农耕文化,也摧残了游牧文化。世界形势的剧烈变革,削弱了游牧文化生存的空间。

  但是,游牧文化的没落,不等于游牧文化的灭亡,其有用成分,已经和仍将被吸收或融合于农耕文化与工业文化之中。

    来源:《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二辑》 (经内蒙古社科院授权)

网页编辑:孟春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