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客观趋势,不管你认为它是一只“聚宝盆”还是一柄“双刃剑”,它的到来已是不可避免的。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的走向问题,却可谓众说纷纭。从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关系出发,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会否走向一体化或仍是保持多
元化的格局?各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如何?这些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以及我国学术、文化界的人士,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文化多元性的含义和根基
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走向一体化乃不可避免。因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的走向决定着文化的走向。我对这一观点,不能完全苟同。不过,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对几个概念给以规定。否则,将会陷入“觚不觚,觚哉!觚哉!”的窘境。
首先,什么是“文化”?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几十个。这里不想对这些定义一一给以辨正,只想对本文使用的“文化”概念给以如下规定:一是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是相对于世界上的纯粹的自然物、自然现象而说的。二是狭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尤其偏重于指精神财富方面的一部分。它常常相对于政治的、经济的等方面而言。本文将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阐述相关问题的需要,分别在上述两种含义上,使用“文化”这个概念。
其次,什么是“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用法也各种各样。本文根据一般和个别关系的原则,把“民族文化”规定为一个民族所创造出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在相对于民族政治、民族经济的意义上,使用民族文化这个概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民族文化”本身还有着不同的层次。比如,“中华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它不同于“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斯拉夫文化”等等。但“中华文化”又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复合体的统一称谓。即它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同时又包含着满、蒙、藏、维、回等等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在这里,“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等也是民族文化;但它相对于“中华文化”来说,则是第二个层次的民族文化。有的还有第三个层次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层次性,是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互动关系的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造就的。
那么,文化的多元性是什么?文化多元性的根基又在哪里?
我们说,从世界范围来说,古往今来文化从来是多元的。无论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都是如此。所谓文化的多元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化类型的多样或多元。广义地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各色各样,多种类型的,如有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衣帽鞋袜、农田和粮食蔬菜、科学、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经济、政治、哲学等等。狭义的文化也有多种类型,如音乐、绘画、舞蹈、电影、电视、诗歌、小说等等。总之,人们从事的三百六十行(及其产品),行行是文化,只不过类型不同而已。文化多元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文化的地域、民族的多样或多元,如,古代的希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等,现代的中国文化、西欧文化、斯拉夫文化、拉美文化等,或者还有一种分法为:儒家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这里的重点不在对文化进行分类,而只在说明依据不同的地域、民族,乃至宗教信仰,其文化亦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文化多元的维数,古往今来是有很多变化的。有些类型是古代有的,现代没有了;有的则是古代没有的,现代却有了。这种变化,今后还会继续下去。但类型的多样或多元,乃是从来就有的,至今仍如此,今后也不会变为清一色的单一性。这是由文化多元性的根基所决定的。
文化多元性的深层次根基,在于人类需要的多种多样,实践方式、认识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多种多样。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自由抒展自己的潜能和才华,因而便有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需要。有物质性的需要、社会性的需要,还有精神性心灵性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层次是越来越高的。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需要是不可互相替代的。衣不可替代食,食不可替代住,住不可替代行;经济不可替代政治,政治不可替代思想,思想不可替代艺术;舞蹈不可替代歌咏,歌咏不可替代绘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是文化类型多元性的根基。就是说,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只存在某一种类型的文化。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同样,多元民族文化也扎根在该民族的生存方式中。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按照自己的方式所创造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的结晶,是该民族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能力和方式的表征。多元民族文化是人类适应多种生存环境的产物。正像恩格斯曾经指出的,人类要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能够适应他的生存环境。众所周知,人的生存环境,无论就空间来说还是就时间来说,都是多种多样的。崇山峻岭的高山高原和广阔无垠的大平原不同,干旱的大陆地区和江、河、湖、海乃至大草原不同;古代、近代、现代自然界被改造的状况,特别是社会的发展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多元民族文化,首先便是由如此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造就的。这一点,在古代的文化里以及在今天那些交通尚不发达,和外界交往较少的那些地区和民族的文化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今天世界上的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乃是由古代各民族文化演变衍生而来的。它有现代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同时又总是保留着各自民族的传统或传统的痕迹。但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并不仅仅在于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如果过分看重这一点,便会变成机械决定论。
民族文化多元性的根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深埋在各民族的实践方式和认识方式的特点中。每一个民族为了生存,必须从事认识客观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认识活动,必须从事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这是任何一个民族必须进行的两项最基本的活动。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该民族便无法生存下去,便会被淘汰掉。但是,各民族根据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根据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的特点,同时还根据自身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挥程度以及认识手段和实践手段的不同,等等条件,各民族间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中医和西医,无论在诊断的方式方法方面,还是对病因的分析理论和用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各有各的特点,各自在维护本民族的健康方面发挥着作用。就是说,每一个民族带有自己特点的实践方式和认识方式,造就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各个民族的实践方式和认识方式以及由其造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否则,它便无法适应自己的环境,更谈不上发展。既然如此,就不可能用一种模式的文化来取代所有民族的文化。
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再一个根基乃在于各个民族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不仅是民族智慧的表现,还是民族情感的表现。在各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处处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在音乐、舞蹈、绘画、诗歌、艺术等方面,表现出的民族情感尤为突出。民族情感创造出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又起了进一步凝聚民族情感的作用。从这一点说,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也是不可被取代的。
总之,文化多元性的根基,总的来说在于人类需要的多样性,在于实践方式、认识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等的多样性。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来说,它的根基在于人类生存地域环境的多样性,在于各民族的生存方式(包括实践方式、认识方式、生活方式等)各自的特殊性,还在于各民族的情感、心理等各自的特殊性。只要这些多样性、特殊性存在,文化的多元性就不会消失。从唯物辩证法的眼光看,这些多元性、特殊性的具体形态以及多样性的具体成分和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变化。但是,多样性和特殊性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失。只有单一性没有多样性,只有普遍性没有特殊性的状况,永远不会发生。因而,世界文化走向全球一体化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世界文化仍将保持民族多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