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体育竟技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雄鹰搏击惊苍穹
—— 蒙古族摔跤

作者 暴雅艳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三卷•圣洁的彩虹》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被视为“男子三项竞技”之首。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钦”。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

跤。

正式比赛时,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5左右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1.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不能出现奇数。2.比赛胜负采取单淘汰法,比赛的选手不分地区,不限年龄,不限体重。除互比力气外,招数与技巧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主要有踢、拧、闪、捉、拉、扯、推等13个基本动作,招数有勾子、拌子、坎子、别子等大招数,各个大招数中又有很多小招数,比赛中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摔跤比赛实行单循环淘汰制,以将对方摔倒为赢,一跤决定胜负。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先倒地或膝关节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者为负。3.蒙古式摔跤也有很多规则,双方的手允许触及对方臀部以下的部位,但不许抓腿抱腿,也不许跪腿去摔,互不侵犯有“江嘎”的部位,用脚的招数时,不许超过臀部,以免伤害对方上身。

整个比赛过程极富民族特色。比赛前分左右排站立,参赛双方均有歌手高唱挑战歌,三唱之后,选手们个个昂首挺胸,步法似骆驼步慢跑,徐徐向前。至中途,两手攥拳,前后左右上下猛抡双手,腿抬高,步要落稳,边舞边前进,成为狮步。接近场中时,两臂伸直似雄鹰展翅,两手上下振动着慢舞,称为“鹰步”,并向主宾、主持者及观众致意。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敬,然后开始比赛。比赛中获胜一方要伸手将对方扶起,以示胜不骄、败不馁的王者风范。比赛结束后,歌手们还要为摔跤手唱赞歌。

大型比赛的获胜者要受到很高的奖赏,并获得九九八十一件奖品,其英名也会在草原上长期流传。对多次夺魁而因年老不能继续争雄于跤场的老将要隆重地授予“达尔罕”的最高终身荣誉称号,承担起教练青少年的责任。

蒙古族的竞技摔跤习俗可以追溯到很遥远的年代。成吉思汗的忠实将领别勒古台、木华黎曾是著名的摔跤手。《蒙古秘史》和多桑《蒙古史》都曾记载了蒙古汗国时期的摔跤场面。元代把摔跤称为“巴领勒部”,《元史》中也多次记载了“力戏”即摔跤的场面。其实,北方草原上的摔跤运动还可以追溯得更久远。在内蒙古博物馆展出的陕西省出土的匈奴人的铜饰牌上,有两个壮士摔跤的画面,旁边有两匹膘肥体健的马。1931年出土于辽东京城的八角陶罐上,画有契丹人摔跤的图画。这些都说明蒙古族摔跤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今天,蒙古族摔跤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它不仅为广大蒙古族人民所喜爱,还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为中华各族人民强身健体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发挥着作用。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