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社会科学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沟通蒙汉交流的彩虹
—— 《汉蒙词典》第三版

作者 晓克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三卷•圣洁的彩虹》
 

    语言是人类思维与相互交流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各民族科学知识、文化传统的载体。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不计其数的民族创造了各不相同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各具特色

的文化传统,这些都与多如繁星的各民族语言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人民就有着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程度不同的族际交流,数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交流史。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作为交流工具,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在我国改革开放、各兄弟民族奔向现代化的今天,各民族间交流、交往的规模和内容空前巨大、广泛。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随之承担起了更加广泛频繁的交流、交际任务。各民族间的语言文字交流甚至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兴衰。

    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曾经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今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结成更加亲密的兄弟关系,为这个宏伟蓝图的尽早实现而共同奋斗。在这样的历史交往和现实奋斗中,蒙汉人民之间不断加强语言文字交流与沟通,早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要。

    民族间进行语言文字交流需要互相学习,需要权威的语言学习工具书。为了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有力促进蒙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于1964年编纂出版了《汉蒙词典》第一版。经过近20年的使用,《汉蒙词典》第一版经受住了检验,成为促进蒙汉民族语言文字交流的重要工具书。1982年,经过增订,又出版了第二版。“自《汉蒙词典》第二版问世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语言文字的演变、名词术语的大量涌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在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步、概念与术语的不对称,致使一些汉语字词的翻译出现了一些偏差和歧义。特别是名词术语的定位不准、定义不切、定名不当直接影响着汉蒙翻译工作”,也影响着蒙汉民族的交流。为了更好地传承先进文化,振兴民族文化,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组织科研力量,编纂了《汉蒙词典》第三版,并由民族出版社在2005年5月出版发行。

    《汉蒙词典》第三版是汉语蒙古语对照的内向性翻译词典,收单字12000多条、词条16万多条,共360余万字。它以我国第一部久负盛誉的精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为蓝本,又在对《汉蒙词典》第二版进行全面补充、更新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内容比原版多了一倍,并收入实用性较强的15项附录。《汉蒙词典》第三版的编排设计创意独特,形式新颖,民族特色鲜明,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和蒙古语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点,而且突出了方便、实用、多功能、多用途知识性载体的特点,达到了规模宏大、兼顾百科、便于检索的要求。它突出了时代特点,充实了新科技内容,收录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用语,增补了信息、环保、法律、财经、军事、医学、计算机、建筑、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新词语,是目前我国收词最多的汉蒙翻译词典。同时,它吸收了汉蒙语文研究的最新成果,统一和规范了名词术语,使译文达到最佳水平,标志着我国汉蒙翻译辞书编纂工作达到一个新高度。

    《汉蒙词典》第三版的出版,必将使蒙汉兄弟民族之间沟通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