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中叶,蒙古汗廷编纂了一部内涵丰富厚重、充满草原气息的畏吾儿体蒙古文史著—《蒙古秘史》,蒙古文书名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1368年,元廷被
逐出内地,迁回蒙古高原。在明朝建立后不久,为了培养翻译人才,在四夷馆用汉文音写、翻译了《蒙古秘史》,定名为《元朝秘史》,用作蒙古语教材。《蒙古秘史》也由此被保存下来。
13世纪,蒙古草原出现了不少围绕着成吉思汗勋业的英雄叙事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蒙古秘史》才得以应运而生。《蒙古秘史》成书后,按照元朝廷的规定,要将其收藏于宫禁之内,不仅一般人不得一见,就连朝廷的一般官员也难见到,因为“事关秘禁”,所以称之为“秘史”。
《蒙古秘史》是蒙古族存留至今的第一部历史文学著作。它首开蒙古史著运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等文学表现手段加以记述历史事实和采用历史与文学相结合为特征的蒙古族历史文学体裁之先河。它以编年史的手法,真实生动地记述了12世纪末至13世纪上半叶蒙古高原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全书共分12章282节,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祖先谱系、成吉思汗生平业绩和窝阔台汗统治时期的历史,突出描述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的势力,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记载蒙古汗国南征金、夏,收服畏吾儿,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
《蒙古秘史》运用典型的古代蒙古族文学语言来抒发感情、塑造形象、咏叹历史,其特点是语言简洁明快、浑厚淳朴、音韵节奏感强,散发着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蒙古秘史》对历史事实的叙述,语言精炼准确、形象生动,人物对话有声有色、富有个性。它极有艺术力度地描绘了成吉思汗及其部下的英雄业绩,还刻画了王罕、札木合、诃额仑夫人等100多个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使历史文学有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学传统,读起来不但具体可感,而且动人心弦。训喻是写作全书的目的,统一是全书的主题。该书对于一切维护团结的人和事都倍加歌颂,反之则严厉谴责,宣扬了忠诚、信义、勇敢等重要思想观念。《蒙古秘史》具有比较成熟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通过对大汗统一国家的合法性、臣民对主子和诺颜的忠诚所做的独特论证表现出来的。此外,书中包含关于12-13世纪蒙古社会状况的丰富资料,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军事制度、社会组织、社会意识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历史政治观,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史典籍。《蒙古秘史》的内容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为后来的蒙古人奠定了修史的基本范式。
《蒙古秘史》是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极为珍贵的蒙古书面文字典籍。它吸收远古以来蒙古民间文化精粹,开创了蒙古书面文化之先河。它所记载的蒙古族勃兴初期那浩瀚博大的狩猎游牧文化精神,是世界人类狩猎游牧文化中的一座高峰。《蒙古秘史》的记述中包容着大量社会变迁史、文化风俗史、宗教信仰史和审美精神史的资料,保存了蒙古族及中亚诸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社会观念等资料,是研究蒙古史、元史、世界中世纪史的经典文献。充满大气磅礴史诗气息的《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文化的宝库,是中亚游牧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史学和文学方面的一颗璀璨明珠。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