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春”是一种说唱体的达斡尔族诗歌,流行很广泛。“乌春”的艺术特点与蒙古族“好来宝”相似,表演有专门的艺人,每逢新春佳节或嫁娶之日,艺人们便走家串户进行表演。
结构形式多为长篇故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达斡尔族人民自己创作的《母鹿、子鹿对唱》、《仙鹤之死》等;一是将满文和蒙古文翻译过的古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由一人演唱。一部完整的“乌春”由序、正文、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序,或称“引子”、“帽儿”,为开场诗;正文,故事的全部内容,最长的要唱几个夜晚;结尾,用简洁扼要的语言总结或加以评说。最初的表演,均没有伴奏乐器,后来有的艺人学习蒙古族“好来宝”与“乌力格尔”的艺术表演方法,助以四胡演唱。内容以叙事、抒情、说教为主,多以四行为一段,讲究押首韵和对仗,篇幅或长或短。“乌春”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达斡尔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农耕、放牧、渔、猎、采伐、放排、采集;重大政治事件和阶级斗争;军旅生涯、巡边守卡;爱情生活、妇女情思;田园风光、民情乡俗;历史故事、警言教诲等等应有尽有。
《田园诗》(又称“农家苦”)叙述了农民一年四季的辛勤劳作,从春耕的艰辛,夏锄的劳累,水、旱、霜灾的忧虑,一直唱到秋收的喜悦。在这个节目中还对辛勤劳动的果实多数交给官府衙门,所余卖一部分以换取其他生产资料,其中又被奸商敲诈欺骗,自己所剩无几的现象进行了揭露,最后辛酸地唱到:“只因为我们是劳苦者,受穷受苦抬不起头。”
寓言诗《宝坤绰》讲述了一个战场上重伤待毙的士兵对其同乡战友唱了一首隐意“乌春”,让战友回乡后讲给他的母亲。诗中反映了达斡尔士兵远征在外的苦难、战斗的惨烈、受伤的经过、临死前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及希望,寓意深刻,气氛悲凉,催人泪下。
《巡察额尔古纳河、格尔必奇河》描绘了达斡尔官兵巡边途中的所见所闻和黑龙江流域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诗歌气势宏大、苍凉遒劲,表达了巡边达斡尔官兵忠心报国的赤子之情。《奇三告状》、《少郎和岱夫》反映了清朝和民国时期达斡尔族人民反抗黑暗统治的英勇斗争。
达斡尔族“乌春”绝大多数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也有一些文学修养较高的文人的个人作品,多是用满文创作的。如敖拉·昌兴、玛莫克齐、钦同普等人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