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民族博物馆建成于1998年,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40周年之际正式开馆的。鄂温克民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介绍和展现鄂温克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历史的县级博物馆。
鄂温克民族博物馆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所在地巴彦托海镇中央路,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馆舍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室及其他部分为800平方米。
鄂温克民族博物馆建筑既有欧式风格,又有自己民族独特的风格。博物馆正门前,有一尊身着盔甲、手持武器、骑着骏马的鄂温克勇将海兰察的铜塑像,展现了鄂温克人在历史上骁勇善战,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博物馆共有3个展厅,展览由图片、文字、民族民俗文物、生产生活用品和动物标本等构成。第一、第二展厅为民俗厅,第三展厅为现代厅。
第一展厅,正面是巨大的玻璃橱窗,以绘画衬托背景,使人仿佛走进了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展出的动物标本有熊、、狍子、狼、狐狸、鹿等,表现了鄂温克这一古老森林民族的经济生活的背景和其传统的长期狩猎生产方式。时至今日,仍有一部分鄂温克人还在狩猎和饲养驯鹿。该展厅第一部分,展示了鄂温克民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以及与其他民族一起为维护祖国统一,反抗侵略所做出的贡献。运用了大量文字说明和图片,展示了历史上的鄂温克族将领穆图善、海兰察、博示本察等人。第二部分,介绍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鄂温克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起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情况。第三部分,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介绍了鄂温克族的狩猎方式和生活情况。展厅中央,陈列着鄂温克猎人的居室撮罗子和驯鹿标本、桦皮船等实物。
第二展厅,主要展出了鄂温克族宗教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况。展有鄂温克族萨满的服饰造型、图腾偶像等,有森林民族特有的桦树皮器皿,展厅中央还有农家小院模型。该展厅还展示了居住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内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以及在社会科学、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电影、戏剧等领域里做出贡献的人物,此外,还展出了在鄂温克旗境内出土的文物,有古生物猛犸象、细石器等等。
第三展厅,以文字和图片介绍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40周年来的建设成就。
2003年,鄂温克民族博物馆投资200多万元,对馆舍进行了改造,并在原有馆藏的基础上,又征集、修复、复制了一批文物。重修后的鄂温克民族博物馆有展品600余件,展厅分为一个序厅、两个鄂温克族历史与风情陈列厅、一个鄂温克族自治旗成就展厅,原来的备用厅改造成了农家小院。
1.序厅。步入博物馆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序厅的景致:《前言》、鄂温克族分布示意图、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图、中心雕塑,大型电视介绍了序厅的主要内容,它可使参观者大致了解到整个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前言》以蒙、汉、英文介绍了鄂温克族的历史、分布、概况;中心雕塑体现了鄂温克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大型电视是馆内唯一的动态展出形式,反映的内容是鄂温克族民族风情与自治旗的建设成就。
2.历史与风情陈列厅。主要分三大部分:“民族历史”、“民族风情”、“民族盛世”。“民族历史”部分,主要介绍了鄂温克族发展史;其次介绍了清代鄂温克人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做出的卓越贡献,展现了鄂温克著名将领沙青、博尔本察、海兰察、穆图善的历史功勋,展出的实物有鄂温克副总管官印、官帽、光绪皇帝赐给鄂温克都骑尉杜精山父母之诏书以及鄂温克人抗击沙俄的长矛、铁刀等实物;最后介绍了鄂温克人在日伪时期反击叛匪乱国、抗日斗争、投身解放战争的情况,利用写实的画面和枪、军刀等实物展现了当时的历史。“民族风情”部分,表现了鄂温克人狩猎、游牧、农耕三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及所体现的民族风貌。这三大段的内容大同小异,实物有弓箭、鹿哨、马鞍、滑雪板、捕鱼工具、犁、磨盘等。鄂温克服饰有皮袍、套裤、皮毛套、皮靴等,其中有狍皮、
皮制作的,还有绸缎类服装。居室有撮罗子、蒙古包、土木草结构的房屋。还展示了鄂温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包括现代创作)、工艺、体育等各方面的实物和图片。介绍了萨满教文化,展示的实物有萨满神衣、神帽、神鼓和鼓槌。“民族盛世”部分,主要展示了当代鄂温克族,居住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省区和俄罗斯跨界地域的鄂温克族风貌,中国鄂温克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家做主,生活幸福的情况以及和异国同族友好往来的情景,这部分主要以图片为主。
3.鄂温克族自治旗成就展厅。主要以图片为主,展现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展厅中心位置,摆放着巴彦托海镇城镇规划沙盘。球形展厅周围的展柜中展示着自治旗获得的奖杯、奖状等特形展品。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