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内国际的各种合唱比赛中,来自内蒙古的无伴奏合唱频频获奖,使得蒙古族无伴奏合唱名声鹊起,那纯净的草原之声,震撼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歌声渗透了蒙古民族的精神世界,伴随这个古老的民族走过了历史的长河。蒙古族民歌题材广泛多样,曲调优美动人。如何以更高的音乐形式来表现这最古朴、最美妙的音乐,长期以来一直是内蒙古广大音乐工作者苦苦探求的目标。无伴奏合唱是纯人声的,它不加任何乐器的烘托和渲染,能够准确、真挚、自然地展示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是合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用无伴奏合唱贴切地表现蒙古族民歌,可以说是最优秀的音乐与最高的音乐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尽管音乐家们在这方面多有尝试,但真正形成创作规模,确立演唱风格还是近十多年的事。
1987年春,一群有志继承蒙古族音乐传统,发展蒙古族合唱艺术的蒙古族青年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从此翻开了内蒙古无伴奏合唱崭新的一页。合唱团在指挥娅伦格日勒的精心指导下,开始了在合唱园地的默默耕耘。他们以演唱蒙古族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作品为主,同时涉猎各类不同风格的作品,他们还把许多欧洲传统无伴奏合唱作为训练曲目,使得合唱的基本功大大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尤其要提的是,他们也得到了作曲家们的热情支持和无私帮助,他们演唱的《鸿嘎鲁》、《吉祥欢乐》、《雕花的马鞍》(辛沪光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的路》、《睡吧,赛音呼汗》(阿拉腾奥勒曲);《四季》、《四海》、《丁赫尔扎布》(永儒布曲);《八竣赞》、《陶爱格》、《孤独的驼羔》(色·恩克巴雅尔曲);《赞歌》、《初升的太阳》、《奔布莱》(莫尔吉胡曲)等等,都是作曲家们无偿提供的。
1991年10月,蒙古族青年合唱团在经过了几年磨砺之后,在第三届北京合唱节舞台上初露锋芒,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演唱风格使他们夺得了比赛的一等奖。1996年,他们把磨炼了近十年的作品,精心录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张蒙古族无伴奏合唱专集,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蒙古族无伴奏合唱,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们。同年8月,他们放歌澳大利亚悉尼第四届世界合唱节,又让国际合唱界刮目相看,被评为该合唱节四个最优秀的合唱团之一。1997年,他们又奔赴西班牙,参加第29届特罗萨国际合唱大赛,作为唯一的亚洲参赛团体获得了主调比赛三等奖。2000年7月,他们参加了在奥地利举办的首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大赛,一举夺得三项金奖,在国际赛场上再次证实了他们强大的实力。2001年,他们应邀赴德国参加“柏林亚太文化周”活动,又一次向国际友人展示了美妙的蒙古族合唱艺术,他们演唱的《八骏赞》神圣豪放,《陶爱格》淳朴真挚,《天上的风》清新和谐,《草原恋》深情无限,使无数听众为之动容,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他们的合唱被誉为“中国合唱艺术的奇葩”、“来自草原深处的绝响”。
与此同时,另一支合唱团也在蒙古族合唱艺术的天地间异军突起,这就是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的合唱团—一个主要担负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工作的专业合唱团。他们在老少两代指挥永儒布和乌仁珊娜的点拨下,卧薪尝胆,刻苦训练,寻机起飞。1998年8月,经过精心准备,他们带着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无伴奏合唱,在哈尔滨全国合唱大赛上一展歌喉,夺得了成人专业组第一名,又一次在国内合唱比赛上刮起草原风暴。中国合唱协会评委组赞扬他们:民族风格鲜明,创作手法新颖;演唱水平高,合唱意识强,训练有素,表现细腻动听;既有声部音色,又有整体共性。2000年,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他们赴菲律宾参加中菲建交25周年庆祝活动,又把清新的草原之风,吹到了炎热的马尼拉,使菲律宾人民感受到了蒙古族无伴奏合唱的独特魅力。之后,他们推出了充分显示本团创作实力和演唱水准的合唱专集《草原的路》。用混声无伴奏合唱,演绎了百年草原牧歌。其中有壮观肃穆的《圣主成吉思汗》、古老悠远的《敕勒歌》、苍凉悲壮的《丁赫尔扎布》,还有深情赞颂美好家园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诙谐幽默的《飞快的枣红马》、热情奔放的《四海》,更有哀伤悲怨的《诺恩吉雅》、催人泪下的《孤独的白驼羔》,这一首首从心灵流出的歌声,被称为至真至纯的天籁之音。然而,他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2002年10月,他们带着全新的作品,奔赴韩国釜山,在所参加的三个项目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均获金奖第一,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歌,三次升起和奏响在釜山上空!
这两支合唱团的无伴奏合唱,把西方的合唱艺术与蒙古族的音乐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艺术上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成功地建立起一个独特的草原风格。两支合唱团的成长历程,伴随了蒙古族音乐的完善和发展,体现了底蕴深厚的蒙古族音乐的无限魅力。他们的成功,推动了内蒙古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本来就有“歌的海洋”之称的内蒙古掀起了合唱的热潮。愿他们继续坚持继承创新发展之路,把蒙古族音乐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