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文学艺术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佛徒笑谈讽炎凉
——《沙格德尔的故事》

作者 龙梅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三卷•圣洁的彩虹》
 

    沙格德尔(1869-1929)是现代蒙古族杰出民间即兴诗人。他的诗作主要以政治讽刺诗为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色。沙格德尔的故

事,是指以沙格德尔为主人公,以沙格德尔的诗为主题的民间故事群。这些故事最初主要流传在他的家乡,而后迅速传遍邻近地区。

    沙格德尔出生在内蒙古巴林右旗的一个牧民家庭里。与当时很多蒙古族家庭中的男孩一样,在他7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到附近的格鲁泊尔召庙当喇嘛,以“超度此生的苦难,让儿子和佛结下善缘,求得来生富裕的生活”。幼小的沙格德尔在这里度过了潜心学习的漫长岁月。由于他聪明伶俐,不到20岁时已经是满腹经纶,不仅学会了阅读藏文经书,还由于嗓音洪亮,成为了吟颂出色的喇嘛。在此期间,他也得到了丰富的蒙古族民间文艺的滋养,接触了很多民间诗歌、民间故事,学会了许多谚语。同时,在寺庙里日久天长,上层喇嘛的腐朽和伪善引发了他内心的质疑和觉醒。所以,在35岁时,他离开了召庙,云游在当时的昭乌达、哲里木、锡林郭勒草原上,成为无拘无束、浪迹天涯的游方僧,被人称为“狂人”、“疯子”、“济公”。其间,他曾一度到过五台山,拜见他心目中的真佛。1929年,沙格德尔去世,遗骨埋葬在格鲁泊尔召庙附近。关于沙格德尔的故事,最完整的搜集整理本是1959年出版的《“疯子”沙格德尔》蒙古文版。

    沙格德尔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在内蒙古地区,僧俗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日益加重,军阀、地主、奸商勾结地方势力,变本加厉地压迫百姓,剥削百姓。在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双重压力下,普通牧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无以为生。20世纪初,巴林右旗腐败官员同满清政府、封建军阀互相勾结,出卖土地,强占草场,骚扰寺庙。即使清朝灭亡后,王公诺颜仍然掌握着对人民群众的生杀大权,内蒙古地方政教并行,佛教日益成为奴役人民的精神枷锁。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入内蒙古,收买王公牧主,设立公司诈骗、掠夺钱财物品。沙格德尔目睹了这一切,开始用他犀利的语言批评和讽刺他所见到的一切不平现象。

    首先,他把矛头指向了格鲁泊尔召庙的上层喇嘛们。此时,寺庙本身已经成为非常黑暗的地方,那些大喇嘛为民求福是假,为己享乐才是真,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搜刮钱财;那些不学无术之人通过贿赂买到上层喇嘛的位置,把牧民们献给寺庙的劳动所得肆无忌惮地挥霍掉。为此,沙格德尔作诗《和神灵王爷打语言官司被污蔑为“疯子”》进行揭露和讽刺。结果,沙格德尔招来了一顿毒打。但是,他并没有畏惧,而是把揭露、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神灵偶像。为此,他作诗道:“自身难保的观世音,如何普度众生?高高在上的您啊,难道不是黄铜铸成,难道不是黄色涂成,难道不是泥土塑成,难道不是纸上画成,难道不是布上粘成的吗?我为何要供奉您啊!”

    沙格德尔是四海为家的游方僧,有什么穿什么,男女僧俗的衣袍他都来者不拒。在一年的春节庙会上,他戴了一个女人的耳套出现在会堂里,遭到众喇嘛的非议,他气愤地作诗道:“再勇猛的猎犬,也是从小狗变来,班禅、达赖活佛,也是娘肚里生出;再好的走马,也是从母马肚里生来,威严公正的皇帝,也是娘肚生出;戴了姐妹的耳套,犯了什么罪过?难道没有姐妹吗?你们!我戴它我愿意,与你们又有何干?”(《班禅、达赖也是娘肚所生》)沙格德尔对喇嘛作法事骗取钱财也厌恶至极。一次,他看见三个喇嘛为一户人家念经,就作诗《铃铛响了铃鼓不响》进行了讽刺。沙格德尔的洞察力有时让那些达官贵人胆战心惊。一次,他去一个诺颜家,靠坐在其供佛的台子边,诺颜说:“那是供佛的圣地,你一个不洁的人,怎敢坐在那里?难道你不怕遭报应吗?”沙格德尔回敬道:“生长在大地上的时候,它只不过是一棵树,被砍伐下来后,它只不过是一块树墩,被锯开以后,它只不过是一块板材,然后变成一个台子,一块板材何德何能,菜刀还在上面飞舞呢!”

    沙格德尔的讽刺诗不仅批评了维护封建利益的格鲁派藏传佛教的伪善,也抨击了封建王公的贪婪、残酷和愚昧。如:“有话无处说,有理没处讲,世道艰难,放眼望不尽,致死走不通。”(《总有那么一天诺颜不如狗》)一次,听说宝如诺颜领着手下在圈地准备开垦,沙格德尔特意赶去,诺颜问他:“沙格德尔疯子啊,你看这块地如何?”沙格德尔看看地,看看天,答道:“世上的土地无边无际,你开垦得了多少?若是你的胳膊够得着,你连天空也开垦了吧!”(《圈地不够圈天好了》)沙格德尔不仅用诗作讽刺和鞭笞腐朽的达官贵人,还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愤恨和不满。敖汉王的稽查军以“稽查”为名,大肆劫掠百姓,沙格德尔知道后挺身而出予以严厉的谴责,其结果是又遭来一顿毒打,直至卧床不起。倔强的沙格德尔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的斗争,直至他生命的终止。

    在蒙古族人民的心目中,沙格德尔既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又是生动活泼的典型艺术形象。他不仅是即兴诗人,更是佛教教义和封建礼教的勇敢、彻底的叛逆者,在他的思想中有着一定的唯物主义因素。所以,他能够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其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他的诗作能够无情地、一针见血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激发起人们心底的正义感和道德感。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吸收了很多蒙古族民间文学的滋养,他所作的即兴诗就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关于他的故事中,使这些故事散韵结合、能说能唱。当代著名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认为:“民间即兴诗人沙格德尔的讽刺诗以其辛辣的讽刺揶揄为现代蒙古族诗坛增添了光彩。”是的,沙格德尔的即兴诗、沙格德尔的故事,是蒙古族现代文化中闪闪发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欣赏和体会。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