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畔,俄罗斯族传唱着一首首悠扬的歌曲,谱写着一页页绚丽多彩的篇章,他们矫健的舞步、欢快的琴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勤劳、淳朴、勇敢、豪爽的民族独具特色的风情。
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东正教随俄罗斯人的移入而传入,在未建立正式教堂之前,每个家庭都设有神龛供奉耶稣基督或圣母玛利亚的圣像,每日三餐前后、就寝前、起床后和周末,都要谢恩、祷告、忏悔,自觉进行家庭宗教活动。东正教教徒,一出生要到教堂命名、注册和洗礼,男婚女嫁也要到教堂注册,请牧师主持婚礼仪式。丧葬也要到教堂举行仪式,并到教会指定的墓地下葬。教徒胸前佩带十字架,从出生经过洗礼后带上就永不摘掉。
俄罗斯族早期婚姻都由父母包办。现在,自由恋爱结婚。婚礼之日,新郎领着迎亲队伍,带上礼物、糖果,乘坐马车或汽车前往女方家。一路上人们弹琴歌唱,欢声笑语。到达女方家后,男方来人须得过三道门,即“过关门”。每过一道“关”,女方都要向男方来人敬酒,男方代表须一饮而尽。因此,在这种场合,男方照例要派出有办事经验和酒量大的人去接亲。男方迎亲人员进屋后,女方以丰盛的宴席款待。新娘上路前,父母要说祝福话。迎亲队伍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要争先进家向父母磕头,亲友们祝福两位新人。男方摆宴接待亲戚朋友,酒席间弹琴歌唱,欢度喜庆的时光。
俄罗斯人去世后要先给洗澡,穿上衣服以后还要在外面裹上两层布,里面一层是白布,外面一层是黑布,然后把死者装入棺材。俄罗斯族的棺材,用薄木板制成,漆成黑色或棕色。棺材里面铺白布,尸体上盖黑布。棺材里要放圣像,把死者的右手压住左手,做祷告姿势。墓前要立十字架,十字架为木制,高在一米左右,立于坟墓的东侧。十字架的正面一般悬挂或镶嵌小型耶稣像,还要写死者的俄文名字。十字架的反面镶有死者头像,照片下写死者的汉文名字。俄罗斯族的坟墓以一个家庭(或家族)置于一处,埋葬时讲究男左女右和辈分之别。
俄罗斯族性情开朗幽默,待人接客讲究礼节。他们最隆重的礼节是让来客吃一块沾盐的面包,方可进屋,进屋后要摘帽,坐主人让给的座位上。吃沾盐面包的礼节多用于迎接新娘和尊贵的客人,象征友谊和善意。
俄罗斯族节日的显著特点是二重性。他们不仅过圣诞节、马斯林节、柳条节、复活节、泼水节、马节、冰雪节等有俄罗斯特色的节日,还要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有中国特色的节日。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是“耶稣复活节”,俄语称之为“巴斯克”节,一般在四月下旬或五月初过。届时,每家要在圣母玛利亚像前点上蜡烛,还要制作彩蛋,并相互赠送,表示祝福。孩子们将彩蛋装在衣兜里,彼此见面时要掏出彩蛋互相碰撞,看谁的更硬。此节日一般连续七天,小孩要向长辈行礼,长辈要向孩子赠送礼物。并且,每家都要备上酒菜,轮流邀请,唱歌跳舞,兴高采烈地度过吉祥、喜悦的时光。
俄罗斯族的饮食很独特。他们的主食是自制的面包,副食有多种懒式煎菜,爱吃牛肉煮土豆式的各种菜肴,尤其喜欢吃黄瓜、西红柿等新鲜而营养丰富的生菜。他们也常吃包子、饺子、各式面条和抓饭,爱喝白酒和自己酿制的啤酒。
俄罗斯族的住房多为土木建筑,屋顶用麦秆覆盖,房屋分为卧室、客厅和储藏室。土墙围院,前院种植树木花草,后院架设畜圈,院内建有库房和澡堂。城市的住房里都安有直通屋顶的铁皮大壁炉,农村则是上圆下方的大烤箱。窗户一律向阳,使屋内四季保持充足的光线。屋内摆设非常整洁,窗户上、桌上和床上分别盖有绣花窗帘、编织台布和抠花床围等,使整个房间显得清新淡雅,富有艺术美感。屋外院子里种满各种花草树木,春天花香四溢,秋天果实累累,清雅幽静,充满生机。
俄罗斯族的服饰艳丽多彩,男子穿分岔长袍、长裤,或穿白色绣花衬衫和灯笼裤,戴八角帽,冬天穿皮衣和棉衣,戴皮帽。妇女喜穿裙子,颜色有红的、绿的和花的,十分艳丽。头上一般都围有头巾。无论男女都喜穿高筒皮靴或毡鞋,有的外套胶鞋。未婚少女梳发辫,戴耳环、项链等装饰品。已婚妇女梳发髻,并喜爱烫发。妇女在长辈和家人面前必须戴头巾,以示尊敬。
俄罗斯族能歌善舞。他们的主要乐器是手风琴,其次是小提琴、吉他和钢琴。每逢节日之际或者亲友相聚之时,他们就拉起手风琴,唱歌跳舞。俄罗斯族妇女的“头巾舞”,男子的“赶马车舞”,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青年们则爱跳“踢踏舞”,这种舞,舞姿优雅,节奏欢快。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