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民风民俗>>朝鲜族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朝鲜族

作者 刘蒙林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
 

    朝鲜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之一,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朝鲜族是跨界迁居民族,早在明末清初之际就迁居我国东北地区,他们以勤劳的双手开发建设了自己的家乡。据史料记载:朝鲜族成批迁居内蒙古地区,始于修

筑中东铁路之时,当时曾招雇大量朝鲜人为劳工;1903年中东铁路运营后,有许多朝鲜人在铁路沿线和大小河流两岸适宜种植水稻的地方居住务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日寇又采取逼迫移民和强制移民政策,致使大批朝鲜农民被迫移居内蒙古东部地区。在日寇的奴役下,朝鲜族与其他民族一样,政治上受到沉重的压迫和凌辱,经济上受到残酷剥削和野蛮掠夺,文化上遭到强行奴化,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194751,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朝鲜族与各族人民喜获新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族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积极投身于土地革命运动。在解放战争中,朝鲜族人民坚决响应党中央“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号召,为解放东北和全中国,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从内蒙古地区参军参战的朝鲜族人达200余人。

土地改革运动后,内蒙古的朝鲜族聚居村屯与各地一样,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许多村屯都经历了由生产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转变过程,从而使朝鲜族人民走上了摆脱贫穷,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蒙古党委和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精神,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先后建立了25个朝鲜民族村和3个民族乡,从而使朝鲜族人民过上了民主、平等、团结、繁荣的新生活。

朝鲜族是一个历来重视教育的民族,其平均文化程度名列全区各民族之首。据1990年资料统计:全区朝鲜族人口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占朝鲜族人口总数的23.69%,具有大专文化程度者占朝鲜族人口总数的3.92%,朝鲜族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391人,比全区总人口平均值148人高1.64倍。

在我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朝鲜族人口位居第七位(前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据史料记载:1947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朝鲜族人口为5601人;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朝鲜族人口为6705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为11280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为17564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为22173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总之,近百年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朝鲜族人民在内蒙古辽阔的土地上,与各兄弟民族一道,同甘苦共命运,团结奋斗,携手并进,共同谱写了内蒙古的辉煌历史。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