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民风民俗>>满族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满族的岁时节庆

作者 刘蒙林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
 

    内蒙古地区的满族是清代从东北等地迁居而来的。多年来,他们既保持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受到了当地其他民族的影响。以呼和浩特满族的岁时节庆民俗来说,虽多吸收了汉族风俗,但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本民族色彩。

    岁首节。正月初一是一年之首,即岁首节,俗称大年初一。是日凌晨,为迎接喜神吉辰,各家院中张灯结彩,焚香敬祖,点燃旺火,大放爆竹,以祈新的一年富贵与吉祥。大人小孩均身着新衣,腰束红带,将一捆捆柴火抱入屋里,以取抱“财”之意。接喜神后,全家团坐吃饺子或元宵,取吉庆团圆之意。食毕,便开始守岁,大人打牌,小孩提着灯笼满街放鞭炮玩耍。清晨,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受礼后,给其压岁钱。岁首节有种种禁忌,如接神时,最忌开箱、往外泼水倒土和打碎碗碟等。

上元节。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或灯节。这日晚饭讲究食元宵,并供于佛龛前。各家悬挂花灯,燃放爆竹。花灯有金鱼灯、荷花灯、白菜灯、莲花灯、萝卜灯等。城中央钟鼓楼之四角,高悬串灯,四周围栏则遍挂红灯,景象颇为壮观。商铺门前,均燃旺火。民间社火舞龙耍狮,高脚秧歌、旱船遍布街头巷尾,鼓锣之声不绝于耳。十六日晚,满人多结伴携钱,赴钟鼓楼门洞中,随意抛掷铜钱,谓之“散百病”,孩童争相拾之,喧嚣抢夺,路人引为笑乐。

中和节。二月初二是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日”。这日,各家洒扫庭院,为神像易新衣。这天的饮食与龙的称谓附会在一起。将吃水饺称之食龙耳,吃包子称之食龙眼,吃面条称之食龙须面,吃烙饼称之食龙皮,吃猪头肉称之食龙头。这天,男人多理发剃头,妇女忌用针线,以防扎瞎龙眼带来晦气。

清明节。四月五日是清明节,俗称鬼节。这日,各家无论贫富,必携酒馔,祭墓培坟,焚纸痛哭。同时,各家孩童在衣襟上佩挂“清明串儿”,以避邪气。

端午节。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亦称端阳节。早晨,各家均在门框上悬挂艾蒿,在两扇门上张贴彩色“五毒纸”、钟馗像和剪纸老虎,孩童衣襟上拴挂五色线,意为驱邪避瘟。各家午饭均食粽子及凉糕,成年人必饮雄黄酒,小孩则食鸡蛋,民间有“宝子吃蛋,灾星滚蛋”之俚语。出嫁姑娘多在此日回娘家过节,以示“躲端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鬼节。凡丧事未满三年之家,已故者的亲朋好友皆送纸钱、果品等祭物,以示哀悼。有丧之家则备香烛、纸钱、果品、点心、酒馔之物,携子带孙,赴城北门外三合村墓地祭祀,顺便添加坟土。如有行动不便者,可在十字路口焚香烧纸以为祭祀。

中秋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俗称“八月节”。这日午后,各家首先将月光纸贴在屋内墙上,并在纸下设一香案,正中供奉“兔儿爷”(泥塑兔形),两侧点燃蜡烛,案上供有元宝、月饼、西瓜、葡萄等各种时令水果。随后,全家人焚香叩头跪拜。当月亮初升时,将祭品移到室外屋檐下,妇人们再次焚香叩拜,然后将月光纸焚烧敬月。祭毕,全家边吃团圆饭边赏月。满人讲究子女不论外出多远,均需回家与父母团聚。此外,中秋节前夕,亲朋好友之间需相赠月饼和水果,以表共度佳节之意。

重阳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满族有登高之习俗。这日,钟鼓楼及四周城墙均开放,供人登高远眺,领略四野田园风光。登高之俗,是取“年年步步高升,全家老少太平”之意;同时,各家有食黄米年糕和饮菊花酒等习俗。

冬至。此为天气变寒和数九之日。各家为计数方便,均自制“消寒图”。该图用一尺见方的白纸制成,上画81个小格,代表数九的81天,两侧有说明文字:“上涂阴来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数九的每一天气候状况都形象地记在图中。另一种消寒图更为讲究,一张白纸画为九格,每格一字,每字九画,直到数九结束,字也写毕。这九个字为:“待到春風重染郊城柳”或“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这日,各户均食馄饨,也有以水饺代之者。

腊八节。腊月初八日,俗称腊八节。据说是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日子,故煮腊八粥以为祭。粥的原料有黄米、大米、江米、红豇豆、小豆、红枣、果脯、花生仁、青红丝、栗子、葡萄干等。凌晨,各家开始用微火慢煮,日出时即熟。粥香四溢,扑鼻诱人。首先将粥供奉佛祖,再赠送亲友,然后才自食之。这日忌食荤腥。

灶王节。腊月二十三是灶王节,亦称祭灶节。这日,各家均购买祭灶麻糖。晚九时许,先将灶王爷像从厨房中请出,摆在正堂香案上,香案上还置有祭灶糖、香炉、蜡烛、黄表纸、茶叶、谷草、一碟清水等。祭灶时首先燃香烛,随之男子们叩首三拜,最后将灶王爷像及黄表纸于院内焚烧,口中还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毕,燃放鞭炮,全家人食麻糖,是为糊嘴,意为不许节前年后说不吉利之言语。祭灶时忌女子参加。

除夕节。腊月三十是除夕节,俗称大年三十。这日,全家出动,在门窗两侧张贴对联,在屋檐下悬贴挂签,在院门上粘贴门神像。同时,洒扫庭院,堆垒旺火。午后则上坟祭祖,烧香焚纸,意请祖先回家过年。夜晚各家张灯结彩,笑语喧天,美味佳肴,酒香四溢。吃年夜饭前,由家长率家人向祖宗牌位叩拜,谓之祭祖。祭毕,全家合聚吃团圆饭。年夜饭中必须有鱼,取“年年有余”、“富贵有余”之意。除夕饺子称“更岁饺子”,取年终岁始的“更岁交子”之谐音。包饺子时,必在数个饺子内包一铜钱,谁若食之,则象征一年中会有福发财。过年时也有禁忌,如将饺子煮破了,必说“涨”了;如不慎将器皿打碎,则必说“岁岁平安”,予以自慰。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