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民风民俗>>鄂伦春族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鄂伦春族

作者 白梅     来源《文还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
 

 

   鄂伦春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从事狩猎生产,性情淳朴、坚强,以勇敢强悍而著称,被誉为“兴安岭王者”。全国有鄂伦春族人口8196人,其中3573人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现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县、塔河县、逊克县、嘉荫县和黑河市。“鄂伦春”意思是山岭上的人们。鄂伦春族没有文字,有自己的语言,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北通古斯语支。

17世纪中叶以前,鄂伦春族生活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过着“土地旷阔,人民散居,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的生活。学者考证认为,在语言上,鄂伦春语与北方古代民族肃慎族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一脉相承。在习俗上与鲜卑相近。在居住的地域上,鄂伦春族与鲜卑族室韦部落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和大室韦一致。对于鄂伦春族源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更明确和一致的答案。

明末清初,鄂伦春族被纳入了后金即满族建立的清朝的统治范围。他们作为“索伦部”的一部分,被编入布特哈八旗,承担着纳贡和服兵役两大义务。充当骑兵的鄂伦春人被称为“摩凌阿鄂伦春”,意思是“马上鄂伦春”,也叫“使马鄂伦春”。纳贡的猎民们被称为“雅发罕鄂伦春”,意思是“步行鄂伦春”。鄂伦春族被编入布特哈八旗后,从分散游猎的部落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强了本民族内部和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联系,对于祖国统一、巩固边疆和鄂伦春民族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地区,对鄂伦春族采取了“不开化其文化,持续其原始生活,不使其归农,当特殊民族实行隔离,构成其独立生活道路,排除其依存生活习惯”的政策,给鄂伦春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日本人的残酷统治激起了鄂伦春人的强烈反抗。特别是抗日联军队伍进入大小兴安岭地区后,向鄂伦春人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鄂伦春族的抗日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个别零散到有组织的斗争。鄂伦春人民支援和帮助抗日联军,参加抗联队伍,迎来了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

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地游动,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鄂伦春族主要分为九个大姓氏,如孟、葛、莫、关、韩、何(阿)、白、杜、陈,每个姓氏组成的氏族称为“莫昆”,每个“莫昆”有若干个由同一父系血统的三到五户、祖孙三至四代人组成的“乌力楞”,这是鄂伦春社会存在的形式。鄂伦春人隆冬季节的住地比较固定,春、夏、秋季随着主要狩猎对象栖息地的不同而迁徙。他们一般以氏族为中心,以“乌力楞”为单位,在一条或几条河的流域、方圆几十公里或者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活动。

清朝末期,清朝廷在鄂伦春地区采取了“弃猎归农”的政策,试图让鄂伦春族定居下来,但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尚能游猎的自然情况,鄂伦春人没有定居的主观愿望,定居归农是朝廷的一相情愿,这次定居只维持了十几年便以失败而告终。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成为较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之一。1953年至1958年间,鄂伦春人逐渐走出了大森林,实现了定居生活。定居后,国家提出了“护、养、猎并举”的生产方针,鄂伦春族猎民在狩猎的同时,开始捕鹿养鹿,建养鹿场。同时,由于鄂伦春人十分熟悉和热爱养育了他们的大森林,政府充分照顾到鄂伦春人对森林的情感,发挥他们的优势,组织了猎民护林队,在防火期住到山林里的“外站”。鄂伦春族猎民护林员在兴安岭森林护林防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20世纪60年代起,国家开始对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进行开发。一时间成千上万的林业职工进入林区,山谷里开始兴建城镇,道路纵横,马达轰鸣。鄂伦春族猎业生产的条件和环境逐渐变化。1996123日,鄂伦春自治旗召开了禁猎大会,颁布实施《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布告》。从此,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生活宣告结束。禁猎,对于鄂伦春民族来说,是一次痛苦的抉择。但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鄂伦春猎民含着眼泪放弃了世代相传的狩猎生活,放下了心爱的猎枪。

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风俗文化都体现了狩猎民族的特征。 

鄂伦春人的传统服饰,受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比较古朴,主要以兽皮为料,也因为如此,鄂伦春人民靠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完美的狍皮文化:头戴狍头皮帽,身着狍皮衣裤,脚穿狍腿皮靴,这些皮制服装做得实用、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鄂伦春族传统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驼鹿、熊和野猪肉。鄂伦春人的传统住宅是“仙人柱”,即“撮罗子”。交通工具有滑雪板、爬犁、马匹、桦皮船、大轱辘车等。 

鄂伦春族在创造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在鄂伦春族中,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神话、传说、故事、童话、笑话、寓言、谚语、歌曲、舞蹈、绘画、雕刻和桦皮艺术等,以及具有英雄史诗性质的“摩苏昆”。

鄂伦春族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民族。不论大人小孩,对长辈都非常尊重。老人们也非常自重,一言一行都为后辈做榜样。鄂伦春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不懂或违反礼仪的人会受到别人的耻笑和长辈的责骂,甚至从心里被排斥在本民族之外。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