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人文历史>>古代遗址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狂澜不惊独英雄

作者 刘蒙林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大凡去内蒙古赤峰市贡格尔草原和达里诺尔湖畔游览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美丽的风光所陶醉。元朝著名的古城—应昌城的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应昌城遗址位于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的达里诺尔湖西南畔,东、西

、北面岗阜环抱,南面是清澈的毫赖河。应昌城是蒙元时期蒙古弘吉剌部所建之城。1170年,铁木真娶弘吉剌部特薛禅之女孛儿帖为妻。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在封赏中,因特薛禅之子按陈攻城拔寨、浴血奋战之功,赐地弘吉剌部于海拉尔河流域。1214年,成吉思汗又改封弘吉剌部于今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峰市西北部一带,并先后封按陈为河西王和济宁王,并特下谕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绝。”从此,黄金家族与弘吉剌部结为世代姻亲关系。有元一代,弘吉剌部共出现18位皇后,16位驸马。

    1271年,按陈之孙斡罗陈与其妻囊加真公主(忽必烈之女)上书朝廷,要求建城邑以居。元廷同意后,当年全面展开了修筑工程。在朝廷的有力支持下,工程进展十分顺利,竣工后元廷赐名为应昌府。1285年,升府为路。1308年,按陈后裔蛮子台始封鲁王,后其子孙均承袭鲁王位,故应昌城又称为鲁王城。

    应昌城建筑布局受中原汉式建筑风格影响,讲究中轴线和东西对称。它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外城呈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50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外城在东、南、西城墙各中点辟有城门,城门外筑有长宽各30米的瓮城。

    外城街道,设计整齐,左右对称,宽窄不同,主次分明。两条东西横街和三条南北纵街,将外城南部划分为八个街区,这里是作坊、寺庙和民宅的主要分布区。

    在外城东北部,有一处南北长110米、东西宽50米的院落。该院落小巧精致,建有正殿、前殿、后殿、厢房和碑亭等,似为应昌路达鲁花赤和总管府的遗址。

    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部位,有夯筑围墙环之,南北长240米,东西宽220米。城之四隅,建有角楼。内城四墙正中辟有城门。

    内城的建筑物主要是前、正、后三座大殿。在南门北去100米处,现残存一高1.5米、长宽各30米的方形台基,这就是面阔五楹的前殿遗址。遗址两侧各有一亭榭遗址。前殿遗址北有一长宽各70米、高2米的台基,此为正殿遗址。正殿北去10多米,又有一处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高1.5米的长方形台基,此为面阔五楹的后殿遗址;后殿东西两侧各有长宽8米、高1米的台基三个,此为东西配殿遗址。内城是历任鲁王的长居府第。

    应昌城除建筑遗址外,还有许多珍贵的碑刻、器物、古井、古塔和墓地等遗存,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报国寺碑刻。它记载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与弘吉剌部的联姻详情,记录了鲁王袭封和建应昌城之经过,史料价值很高。

    1368年7月,元顺帝妥欢帖木尔在北伐明军的进击下,退出元大都,率元军残部驻守于上都地区,史称北元,这标志着元王朝对中国统治的结束。1369年4月,明军北上,兵锋直逼上都,元顺帝退守于应昌城,并以此为临时皇都,组织兵力,予以反击。1370年4月,元顺帝逝于应昌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改元宣光,是为昭宗,继续与明军交战,应昌城一时成为北元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372年,明军兵分三路进击北元,明将李文忠率东路军攻占应昌城,昭宗力不能支,被迫退到漠北蒙古草原的故都和林城(今蒙古国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明军占领应昌城后,改其为应昌卫。明永乐皇帝朱棣五次北征蒙古时,曾多次驻跸于此。后明朝又改应昌卫为清平镇。不久,随着明军退守长城沿线,应昌城被明军弃毁。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